外企退出中国:在潮起潮落中强国富民
来源:红网
作者:
日期:2012-02-09
点击次数:120
从百思买到芭比娃娃,从百事中国到达能、雀巢,数家跨国公司正在收缩中国阵线。部分跨国公司的撤离折射出中国经济环境发生的变化——尽管有着诱人的机遇但已经不再是“新兴市场”。相对国企依靠便宜低价、廉价劳力、优惠政策吸引外企的时代,如今企业的运营环境日渐艰难,他们必须面对本土企业强劲挑战和政府的严格监管。(2月8日《华商报》)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面对外企退出中国而掀起的一股潮流,恐怕你也只能有“随它去吧”的感慨,而无什么回天的能力。较之当初外资企业纷纷进驻中国本土的热潮,也许这显得寂寞冷清,但也不全都是坏事。诚然,外企在中国境内投资办厂,或者开办跨国公司,不但给中国提供了亟需的就业岗位,缓解了社会的就业压力,同时带来先进的管理理念,帮助我们提升了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中国投资环境的优化。这当然是不容忽视的利好。但有一利就有一弊,这些利好又是以提供廉价劳动力和便宜地价以及众多的税收优惠政策为代价的。
直白了说,外国“资本”走入国门,不像当年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做他自己的事业,践行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而资本必然带有逐利的本性,甚至是逐利的贪婪。所以,当中国不断向高新经济体转变的时候,当外企的商业模式不断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的时候,特别是当15%到20%的高利润率的好日子越来越少的时候,退出中国市场,就像当年涌入中国市场一样,都是合乎规律不可避免的趋势。
毋庸讳言,利润率越高,也就意味着劳动者利益受到盘剥的程度愈大,反正蛋糕就是那么大的一块,有人多吃多占,就一定有人少吃少占。当一个人饥不择食的时候,能有一个分享蛋糕的机会,哪怕分享的十分微少,也可以勉强接受。但当一个人温饱问题逐步解决,你再要他继续提供廉价的劳力,这就不符合人权的精神。何况现在中国的综合国力,已不是改革开放初期。我们的劳动日值,也要向发达国家靠拢。这,其实也是值得自豪的变化。
再者,中国是一个“世界工厂”,“制造业”非常发达,但引入的外资企业,其核心技术和顶尖技术,恐怕大家都心照不宣。这也就意味着,中国会承受更多的污染,却只能分享极少的利润,或者在核心技术上总是会落人一步。从战略安全层面来看,这当然不是一种值得夸耀的格局。
综上,外企退出中国潮,并不是长江管涌、黄河决堤,不需要大惊小怪。相反,倒要使我们的经济结构调整,更加地趋于合理;我们的国民收入,更多地鼓起腰包。一句话,我们中国的人权,也要更加地硬气起来。
[作者:雷钟哲]
[编辑:王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