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镉污染凸显当地矿业乱象
来源:财新网
|
作者:财新网
|
日期:2012-02-03
点击次数:150
【财新网】(记者
徐超)经过半个多月应急处置,广西龙江镉污染事件险情已除,渐趋平息。但20余吨镉是如何进入龙江的,至今仍然扑朔迷离。财新记者调查发现,水污染与元凶难定同出一因,即河池当地的矿业乱象。
河池境内多属喀斯特地貌,又称岩溶地貌,地下溶洞较多,有不少地下河和当地水系连为一体。当地环保局一名官员说:“几十公里外有一处污水排放,也有可能通过地下河流向龙江。”在这样的地质条件下,当局发展工业前应摸清地质底牌,严防重金属污染。但这一块工作显然被忽视,河池矿业尚处缺乏规划、缺乏治理的初始阶段。
广西河池市副市长、镉污染事故新闻发言人黎丽2月2日称,此次镉污染事故发生后,河池市开展了对城区周边无证、无照、无名、无主的四无企业、堆矿点、堆渣点进行全面的清理取缔工作。到1月31日止,共排查小企业、小作坊74个,原矿、原渣堆放点90个。
参与此次镉污染事件处置的清华大学教授张晓健对媒体公开表示:“炼出的废渣你不管,把有用的金属拿走,剩下多种重金属排掉,这肯定造成污染。即使这次不发生污染,以后也肯定会发生。”
这样的短视作法,与国际大型矿企和国内一些大型矿企面对伴生矿的态度截然不同。后者视矿渣为财富而非废物,将暂时没有经济价值的矿渣合规堆放,等待时机重新开发矿渣。一个尾矿渣,往往会使用数十年甚至更久。
多位受访的环境专家认为,有色金属往往就分布在有特殊地貌的地方,不在这些地方开矿也不现实。河池的问题是,对本地地质未进行详细研究,就允许种各类采、选、冶矿业企业生产,埋下了巨大隐患。
“可能一场暴雨,或一场小地震,就会从一个你想也想不到的地方有重金属废水溢出。就是一个合格企业也有可能出事。出事后你很难查,因为对地质状况研究不足。”
财新记者发现,河池目前正在规划数个工业区。这些工业区的地质情况经过详尽勘测,确认没有溶洞和地下河,且建成统一污水收纳系统。当地正着力将涉重企业搬迁至这样的工业区。而这只是亡羊补牢。
河池因矿业乱局所付出的水污染代价已足够深重。2011年3月,龙江河怀远镇段就曾发生过严重污染事件,较终也未找到污染源。2008年10月,河池市金城江区一家冶炼企业含砷废水外溢污染井水,导致450人尿砷超标、4人轻度中毒;。1999年,河池的城东水厂发生砷污染事件。
当地已公布两家涉嫌企业,刑拘八人。然而截至发稿,当地政府对两家企业是否是真正元凶仍不能较终确定。吊诡的是,两家被疑企业之一的金河矿业,现已通过多家媒体高调“辟谣”,坚称自己并非污染企业,如政府较终不为其正名,将“抛出铁证”,与河池政府对簿公堂。而另一家企业虽确有排污嫌疑,但其产能所限,能否造成20万吨巨量镉污染也被公众一再质疑。
一位参与事故处理的专家对《新世纪》说:“矿业乱象之下,此次龙江镉污染,较终也极可能找不到真正元凶,或者说,政府对外公布的‘元凶’,也不一定就是元凶,至少可能不是全部元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