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择校乱象,仅取消“择校费”还不够

来源:红网 作者: 日期:2012-02-09 点击次数:128

今年起,浙江将全面推行义务教育中小学“阳光招生”。浙江省教育厅负责人今天告诉记者,浙江公办中小学择校率坚决要降到5%以下,同时重拳治理择校乱收费,坚决落实公办中小学择校与收费完全脱钩的规定,“这意味着,‘择校费’今后将在浙江彻底退出历史舞台”。(2月8日《中国青年报》)

当前,“择校费”已造成教育的严重不公,使得城乡教育、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的差距越拉越大。浙江省教育厅的这一政策,无疑值得肯定,但与此同时,也令人担忧:取消了“择校费”能根治择校乱象吗?取消“择校费”是否会换汤不换药,是否又会出现“摇号费”、“赞助费”等名义的收费?

众所周知,“择校费”是择校产下的怪胎,“择校费”产生的根源是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分配不合理。如果仅仅取消“择校费”,而不均衡教育资源,择校乱象问题显然不会根除,反而会滋生出新的腐败。据浙江教育厅一位负责人称,今后,公办学校在核定的班额内,如有多余学额,一律通过摇号确定招生名单。浙江取消“择校费”后,必然会出现更多的学生奔向重点中学而择校。这势必会衍生出摇号问题——谁能保证摇号做到公平、公正?是否又会出现“摇号费”?

在我看来,治理择校乱象,取消“择校费”还只是第一步,紧接着还要采取以下措施。首先,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财政投入,提高农村教师的福利待遇,使得更多的农村优秀教师愿意扎根农村,从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只有城乡教育资源均衡了,城乡教育差距缩小了,农村学子才会留在农村就近入学。

其次,还要将招生政策多向农村倾斜,将更多的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各初中。笔者所在的城镇,近年就采取了农村学生加分政策——农村学生就近入学,在升学时就能享受到中考加30分的“特权”,如果农村学生到城区就读,在升学时就不能享受这项优惠。可以说,这30分足以让很多农村学生升入重点高中。这一农村加分政策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村学生不再择校。可以说,这项政策对治理择校问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治理择校乱象,取消“择校费”显然治标不治本,取消“择校费”后,还要增加对农村教育的财政投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将更多的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各初中……只有多管齐下,才能根除当前择校乱象。

[作者:张成浩]

[编辑:王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