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商下一个目标:收购海外银行
来源:
作者:
日期:2012-02-08
点击次数:130
温州商人第一次成功收购了美国的银行。全球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海外金融业的疲软,给了中国人更多的收购海外银行的机会。而如何走出去,成功进行并购?林春平是一个很好的范本
法治周末记者肖莎
2月2日的世界温商大会上,因被温州市市委书记陈德荣点名表扬,林春平这个成功收购美国大西洋银行的南方男人一夜成名。
就连林春平自己也未曾想到,自己在美国6000万美元的“小投资”,竟然引发如此多的关注。
“2008年金融危机时,看到那么多的银行倒闭,我就想有一天能不能收购一家美国银行。”金融危机时,书报杂志上充斥的银行倒闭信息,让兼有着金融和法律背景的他有了收购银行的念头。
但进入欧美金融市场并非易事,此前就有九大温州侨商联合希望在意大利筹办“意大利欧联华人银行”,因境外金融领域高耸的壁垒而较终放弃。而民间资本在国外收购金融机构也并无先例。
林春平此举可谓破冰之旅。
改变角色曲线收购
谈起收购银行的念头,林春平表示,只是为了给自己的跨国事业“锦上添花”。非要说有什么目的的话,他希望通过收购美国银行接触美国高官,同时接触很多金融精英,获得参加很多世界级论坛会议的机会。
林春平告诉记者,金融危机期间,可收购的银行诸多,之所以选择大西洋银行,是看中了大西洋银行所在的特拉华州开放和完善的公司法背景。
特拉华州的公司法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美国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一半以上是在特拉华州注册的,每年都有约14。5万多家新公司在特拉华州成立或注册。
鉴于自己的华人背景,林春平选择在一个公司法比较开放完善的地方开展收购活动。
2008年,大西洋银行因资不抵债进入破产程序。2009年,林春平开始与大西洋银行接洽。但和大西洋银行方面的第一次会面,就不太顺利。
林春平记得很清楚,那次会面时间很短,只是喝了一杯咖啡他就走了。
“因为我的名片上显示我是中国人,并且我的公司也是中国的。谈到收购,对方就犹豫了一下,我立即就明白他的顾虑了---肯定是对我的中国背景不感兴趣。”林春平说。
此后,林春平和律师商量,准备曲线收购,即先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投资注册春平国际金融控股集团,然后由该控股集团在美国投资成立风投公司---美国新汇丰联邦财团,再由新汇丰联邦财团出面收购大西洋银行。
“从书面文件上看,收购大西洋银行的行为完全是新汇丰联邦财团的行为。这样一来,在适用法律方面只需适用美国法律即可,我们也避开了很多法律适用的麻烦。”林春平说。
为了收购大西洋银行,林春平攒下了300多张机票,因收购银行所花费的差旅费、律师费、公关费等等,计入新汇丰财团的金额约100多万美元。
对于收购的细节,林春平不愿透露,不过可以想见的是,收购并不那么容易,因为光服务此次收购的律师就达20人。但林春平不愿把他的律师团成员介绍给记者进行进一步采访,他认为,现在还太敏感。
不过记者了解到,根据美国的法律,收购银行需要先到联邦和州的银行监管部门申请并获得批准,获批后收购方和被收购银行之间的谈判筹码即可,而被收购银行原有的牌照可继续使用。
2011年11月底,美国新汇丰联邦财团较终出资6000万美元将美国大西洋银行收购,并更名为美国新汇丰银行。
管控风险不做贷款
在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看来,金融危机后美国金融业面临着洗牌,中小银行倒闭后牌照还在,金融破产程序后中国人就可参与收购,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但收购之后能不能运营下去,主要就得看新银行的服务对象、业务范围是什么。”周德文认为。
2012年1月11日,新汇丰银行正式营业,主要为在美华人办理存贷款业务和离岸业务(离岸业务是指银行吸收非居民的资金,服务于非居民的金融活动。非居民是指在中国大陆以外,包括港、澳、台地区的自然人、法人、政府机构、国际组织及其他经济组织以及中资金融机构的海外分支机构,但不包括境内机构的境外代表机构和办事机构),不做贷款业务。
“这样能很大地降低银行风险。”周德文对新汇丰银行的定位十分赞同。
林春平告诉记者,之所以把新汇丰银行的业务定位于此,也主要是出于风险方面的考虑。
“因为我们是小银行,3至5年内我不会考虑开放贷款业务,等慢慢地在这个行业里做熟了再说。”林春平补充说。
所以即便是现在有财团愿意以1。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新汇丰银行30%的股份,林春平也拒绝了,他自称不愿意挣快钱,他希望能在相当一段时期内把握新汇丰银行的业务定位和走向。
不过,据记者了解,因特拉华州的公司法完善等背景,该州也成了华商在美的聚集地之一,离岸业务比较繁荣。
“维持银行运转不成问题。”林春平相当自信。
瞄准银行收购成潮
在此次温商大会上,林春平和温商黄学胜相谈甚欢,因为黄学胜与卢森堡一家银行的洽谈正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他已经在跟我'取经'了。”林春平说。
黄学胜是欧洲首家华人上市公司总裁,黄学胜近年收购、重组动作频出,法国《大都市》以其为封面人物做了篇报道,标题是:他要买下巴黎?
但是,黄学胜踏入金融圈的步伐远没有林春平顺利。
据了解,黄学胜此前曾计划收购瑞士一家银行未果。目前,黄学胜正与卢森堡的银行管理部门洽谈。
也正是由于跟黄学胜的交谈,林春平向记者独家透露:他在考虑进军欧洲金融界。
“等条件成熟了,我肯定会回到中国金融市场分一杯羹。”不过林春平认为,新汇丰银行目前还只是小银行,尚不具备回国设立分支机构的能力。
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告诉法治周末记者,温州民间资本对金融领域的投资情有独钟。他曾带领一个100多人的企业家团队出访美国,不少企业家都有收购美国金融机构的念头。林春平的成功经验以及黄学胜或许会成功的经验,将为那些有收购金融机构的愿望但一直没有行动的温商提供范本。
来源:法治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