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万吨一百人”这样实现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 日期:2012-02-08 点击次数:114

  面对严峻的气藏开发形势和繁重的生产建设任务,涩北气田全年实现了“一百万吨一百人”的目标,实现油气当量500万吨,创造了新的历史纪录。

  天然气产量:63.59亿立方米;销售量:57.06亿立方米;油气当量:507万吨……

  当这一串数据出现在柴达木盆地涩北气田生产调度中心电子大屏时,员工们欢腾了。这标志着该气田全年实现了“一百万吨一百人”的目标,创造了新的历史纪录。

  产能建设打好上产基础

  柴达木盆地涩北气田是目前中国石油(601857)陆上第四大气田,也是涩-宁-兰管道的气源地和西气东输管道的主要战略接替气源之一。这里平均海拔2750米,长年干旱缺氧,寸草不生,没有任何社会依托和淡水资源,氧气含量只有内地的70%,是全国海拔较高、条件较艰苦、环境较恶劣的产气区。

  就是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下,涩北气田不断加快产能建设步伐,在2000年以前累计形成6.4亿立方米产能的基础上,平均以每年新建产能8.5亿立方米的速度递增,建成了非酸性气田示范性工程。

  为了加快钻井工程建设,涩北气田深入推广“8+3”管理模式,形成学习借鉴和竞争氛围,落实“三级管理四级监控”制度,推行“兵棋推演”、“望闻问切”、“专家会诊”工作法,优化井身结构,严格开工检查,强化过程管理,狠抓井控安全,加快新井投产作业,实现了新钻井当年设计、当年建设、当年投产、产能建设到位率90%的目标。

  在地面集气场站建设中,既要拆除旧的,又要建设新的,还要考虑利旧,工作头绪多、工程量大、工期紧。为了不影响冬季生产,涩北气田通过早做准备,注重前期,坚持“五统一”原则,推行“标准化设计、规模化采购、工厂化预制、模块化施工、自动化运行、数字化管理”建设模式,探索EPC总承包模式,在施工中加强现场协调,推进“跟进式”管理。项目管理人员做到“四兵五清”,组织标准化施工,开展“五比五创”奋战90天劳动竞赛,发挥第三方监理作用和技术优势,做好日周工作量化,使整体建设水平得到不断提高,集气场站较晚投产时间与往年相比提前了35天,为迎峰度冬保供气做出了积极贡献。

  精细开发助力稳产

  2011年底,涩北气田总井数近600口,平均单井日产4万立方米,综合递减率控制在10%以内,日峰值供气能力达到2000万立方米。在这个第四系疏松砂岩气田开发了16年以后,保持这样一组好的开发指标十分不易,全员地质开发和采气工艺攻关工作落到了实处。

  涩北气田紧紧抓住精细开发这条主线,持续开展“精细开发年”和“全员学地质、整体促开发”活动,落实“一井一法、一层一策”,“牛鼻子”工程常抓不懈。气田组织编写了气藏管理手册,对气井进行分层分类管理,合理配产均衡采气。针对停躺井及砂埋产层气井,加强开发动态分析,召开工程师例会,出谋划策,广集众智,强化原因分析,制定详实方案,全年共完成老井作业76井次,有效62井次。其中,停躺井治理恢复17口,日增产天然气72万立方米,措施有效率为82%。

  为了提高单井产量,涩北气田还不断加强采气工艺现场试验与评价,使采气工艺技术攻关应用成为全年工作的一个亮点,在多个方面取得了重大收获,初步形成了特色采气工艺技术,逐渐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气田开展了井下节流工艺技术推广应用工作,简化了地面集输系统,减少了采气管线冻堵的概率;开展连续油管冲砂作业,完善冲砂液体系,作业43口井,有效率82%;大力开展泡沫排水采气试验攻关,全年完成施工24口井,日增产气6.3万立方米。针对压力小于6Mpa气井,通过高低压分输、低压井增压外输,发挥了低压井的产能,2011年共有40口低压井进站生产日增产气17万立方米。

  产运销一体化运行

  在涩北气田,员工们的一段话让记者记忆很深:“我们生活工作在全国海拔较高的气田,艰苦不用说,只要能得到大家的承认、社会的认可,我们就满足了。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观念,那就是‘做好安全生产、实现平稳供气,就是保民生,就是保稳定,就是为青海油田千万吨做贡献。”气田员工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涩北气田1995年投入试采开发以来,天然气日产不断攀升,2004年11月11日日产天然气突破500万立方米,2006年12月24日日产天然气突破1000万立方米,2009年11月27日日产天然气突破2000万立方米,2011年入冬以来日产天然气保持在2000万立方米,创造了气田开发的新成绩。

  天然气开发是高危、高风险行业,要求员工素质高、工作标准高。为了保证安全运行,涩北气田统一规范各采气作业区运行模式,使集气场站自动化无人值守达到更全面、更高水平的运行,达到“分离水砂自动化排污、生产数据自动化采集、工艺流程自动化控制、参数异常自动化报警、远程操作自动化执行”。

  在长输管道巡护上,涩北气田严格执行“三级”巡线制度,做到思想认识到位、安全措施到位、责任落实到位、监督管理到位,在人员少、战线长、地域广、节日多和低温雨雪天气等不利条件下,保证了各条长输管道安全平稳运行。特别是应对三次抗洪抢险,抢险队员住帐篷、吃饼子、就咸菜,严寒酷暑,蚊虫叮咬,在高矿化度的含毒卤水里长期浸泡,靠人力和装载机,奋力拼命,激情超越,创造奇迹,制服洪水,在零下20摄氏度的气温下完成了40千米管线、2075个管墩的洪灾隐患治理。台南气田也未因洪水灾害关停一口井,日产气保持在730万立方米以上。 涩北气田不断加强内外沟通协调,建立高效的调度指挥系统和供需双方应急、联络机制,加强应急预案演练,细化生产信息收集、分析、统计和反馈工作,提高生产运行效率,控制日产波幅小于1%,运行参数执行到位率100%,信息反馈及时率100%,调度指令执行到位率100%,实现了安全生产、平稳供气。

  为了做好迎峰度冬保供,青海油田天然气开发公司在对涩北气田产能、生产实际,下游用气需求深入分析、测算的基础上,编制实施冬季生产运行方案,确定了各集气站、首末站天然气节流、出站压力、温度、露点等参数,完成了对各站的工艺流程及设备运行状况,井口、场站工艺流程、集气站内隐患的详细的排查,进一步加强井站管理和各类生产制度的监控,以每50万立方米为单位进行冬季产量调控安排,有力保证了下游用户的平稳供气。

  目前,涩北气田以每天2000万立方米左右的产量为下游用户源源不断地输送优质的天然气,保障青甘宁蒙藏五省区工业用户正常生产,广大居民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