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面消息面共振 失守2300不必太悲观

来源:金融投资报 作者:金融投资报 日期:2012-02-08 点击次数:144
本报记者 陈美

周二,大盘在外围市场影响下小幅低开,之后由于银行、保险、石油产等权重股走低股指一路下挫。盘面上,两市再次出现个股普跌,无领涨板块的情况。而消息面上,不仅有IMF下调中国GDP预期,还有1月机构预计CPI仍在4%以上的影响。

接受《金融投资报》记者采访的分析师认为,反弹期间会受到诸多消息面因素的影响,目前指数跌破2300点,短期内或在2200点以上获得支撑。总体而言,未来指数仍然以震荡筑底的走势为主。

IMF下调中国GDP预期

近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报告称,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增长8.25%,较去年9月的预测下调0.8个百分点。同时,IMF预计今年全年中国平均通货膨胀率为3.25%左右。同时,报告称,面对世界经济放缓的形势,中国经济增速有所下降,但不会“硬着陆”,将继续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亮点。

对此,中银国际证券程漫江认为,今年GDP增长放缓符合预期。一方面,国内房地产市场的调整仍未结束,房地产投资为GDP增长作出的贡献肯定下降;另一方面,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工业和服务业增长均保持放缓趋势,同时企业在出口方面也会遇到不小的下滑。因此,今年在上述两项因素的负面影响将持续释放,中国经济增长将保持逐步减速的态势。

另一方面,长城证券胡杨也认为,IMF下调中国GDP预期对市场的影响其实并不大。“因为从政策调控上看,管理层并没有急于下调存准率,也没有下调利率,这意味着在经济转型期,管理层是有意识的降低中国GDP增长。实际上,中国已经保持多年的GDP增长,而在欧美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这一经济增速其实是可以降一降的。因此,分析昨日A股的大跌,其实更多原因是市场自身运行规律、上市公司业绩等方面带来的。”

国泰君安钟华表示,目前沪深两市共有1534家公司进行了业绩预警,虽然预增和略增的公司占比达到54.92%,但从近五年业绩预警的类型占比来看,预增公司的占比数跟2008年相当,远低于2009和2010年。而从已公布的业绩预警公司的加总数据来看,去年四季度单季度净利润增速的范围落在-23.10%到19.24%之间,因此2011年上市公司的业绩降低是明显的,进而导致市场走低,担忧企业今年的业绩增速。

1月CPI或左右市场

除此之外,本周四即将公布1月CPI数据。而记者发现,机构普遍预计1月CPI同比增长在4%以上,其中德邦证券张帆预计2012年1月份CPI为4.1%,预计1月份PPI为1.0%。

对此,德邦证券张海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1月CPI数据仍然在4%以上显然给市场造成压力,因为不管是翘尾原因也好,还是1月有春节假期的原因,总之通胀还是在较高的位置,因此管理层对调控通胀的态度肯定是谨慎的,而这也是1月管理层没有连续运用货币调控工具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张海东认为,1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金额破万亿的可能性较小。据相关消息显示,至1月28日四大行新增人民币贷款3000亿元,股份制银行新增规模1000亿元,推算银行业全部新增贷款规模约7500-8000亿元。另外,1月份存款流失较为严重,贷款扩张仍受限于存款。因此,整个市场的流动性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而市场又不断有新股发行,可以想象整个市场的增量资金不多,而60日均线的压力较大,要就此突破不可能一蹴而就。

短期回调利在长远

就短期走势而言,日信证券吴煊认为,60日均线作为强弱分水岭通常难以有效突破,倘若在政策利好的刺激下,股指有望继续高歌猛进,但由于并没有传来降准利好,市场缺乏上涨动力,多方选择在此位置回落整固有利于后期行情的继续推进。

“需要警惕的是,目前股指已逼近周线下降通道的上轨,该位置的压力较大,而昨日近40点的大跌也说明周线下降通道上轨的压力。当然,由于外围市场走势正逐步改观,A股若无新的重大利空出现,调整幅度不会很大,这种走势的出现,为对市场热点把握较好的短线波段投资者,提供了波段操作的机会。”吴煊表示。

同样,张海东也认为,指数在高位出现调整亦是好事,预计大盘在2200点附近有望止跌。“现在,经济下滑依然有压力,‘热钱’连续三个月外流,资金偏紧的局面也难以得到有效改善。同时,两市成交量依然不足,反弹难以持续,短期回调有助于行情走得更远。建议投资者待回落之后再逢低介入, 不必操之过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