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人官”与“狗官”绝非一字之差

来源:光明网 作者: 日期:2012-02-08 点击次数:98

“人官”与“狗官”虽然仅一字之差,不仅谬之千里,而且意义却有天壤之别。“人官”与“狗官”,这一类似于把人划分为“好人”与“坏人”的说法,在中国民间较为普及,而通过官员讲出来,甄别出来,应该算是极为少见。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狗官”在现代社会中已经是一公害。据报道,2011年就查出处级以上违纪违法官员4800多名,其中777人移送司法机关。这些违纪违法的官员,就是老百姓骂的“狗官”。

说这个话者不是一般官员,而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他在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作总结讲话时告诫台下的公仆们:领导干部要做“人官”,不做老百姓骂的“狗官”。在这样的会议上口出此言,对于官员队伍建设已经是一个大问题了。

做“人官”还是做“狗官”?这是新时代的一个新命题。从古至今,不仅是为官者的分水岭,也是群众评判官员的标尺,要真正将评判的标尺交给群众,将群众评价的结果真正运用起来,从而选出实实在在为老百姓谋利益,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的领导干部。

对那些恪守为官原则,为官之德要体现亲民,德莫高于爱民,行莫高于利民,做实事善事的官员,老百姓称之为好官。好官就是汪洋说的“人官”,做的是人事,是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心为民所系。他们首先是成为一个好人,其次才成为好官的。不是好人或者不是“人”,就根本做不了一个“人官”。

对于那些贪赃枉法,独霸一方,欺压、盘剥和欺压老百姓,且无恶不作的官员,老百姓称之为“狗官”。狗的秉性就是趋炎附势,倚强凌弱。“狗官”自然承袭了这一秉性,对处于弱势的老百姓随意欺压,千方百计推入水深火热中而后快,以显示权力和威望。

出现上述问题的“狗官”,主要不是出在才上,而是出在德上。值得注意的是,较近的几个月以来,黑龙江依兰县官场的种种劣迹已经引起多方关注。此前,新华网就曾刊登过评论员文章《“发票局长刘三职”背后隐藏多少猫腻》,谴责依兰县政府部门身兼数职的刘国华,利用负责单位全面工作、财务工作的职务便利,虚开发票公款报销。

时隔3日,北京著名学者给依兰县委三届班子,作的三副意蕴隽远的“讥讽对联”再次将依兰县官场大刀“解剖”,赤裸裸展现在公众面前。纵观近期被曝光的“发票局长”刘国华、“旅馆局长”沈立秋、“张嘴骂人县官”张树文等一批涉贪官员,都可谓能力不凡,但也都是在德上出了问题、栽了跟头。

在以人为本的社会,“狗官”们的恣意妄为和胆大包天,已经使官德丧失,背离党的宗旨,以鱼肉主人为目标。身为“狗官”,前提必不是人,因而做的事都是狗事。汉代的贾谊说:“自古至于今,与民有仇者,有迟有速,而民必胜之。”大意是从古到今,凡是与人民作对的,早晚都要被人民所战胜和唾弃。黑龙江省依兰县发生的狗官们干的狗事,就是较好的说明。

“人官”与“狗官”,仅是一字之差,其实已经是两个相反的方向。如何做“人官”,而不做“狗官”?涉及到制度,还不仅仅是讲个话和作个要求,就能改变的。做“人官”难,要受制于老百姓,受制于民意。当“狗官”容易,只要看一个人的脸色行事,把下面的人视为草芥,依着狗性并使之张扬就可。

为官者,应当是为百姓谋利益,不以个人利益为重,而以老百姓利益为先;不打个人小算盘,而以大局利益为重;不享受特权,而奉老百姓为衣食父母。

这样的“官”不少,如孔繁森式的好公朴、任长霞式的好局长—黑龙江省大庆市副市长兼公安局长曹立伟。在上访群众眼里,他是“曹青天”、“活菩萨”;在大庆市民眼里,他是“保护神”、“大庆精神新传人”;在省市领导眼里,他是“领导干部的楷模”、“共产党员的榜样”;他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官”。

反之,做“狗官”的人,心里时刻想着飞黄腾达,以做事为手段、以谋官为目的。这种人在名利面前,“钱”字当头、“利”字排先、修养缺失、道德沦丧;“狗官”们干的狗事已经严重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甚至败坏了社会风气,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么?文/朱孔英

[责任编辑:赵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