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茜:闲话银行“拒绝闲坐”规定的是与非

来源:成都商报 作者:曾茜 作者: 日期:2012-02-08 点击次数:122

近日北京刮起大风,有市民试图进银行躲风却被拒,理由是多家银行称接公安部门通知禁止此类行为。当事银行随后又称:银行并没有收到公安部门的正式通知,但近来国内出了几起银行劫案,大客户都不敢坐在大厅里,因此“会考虑拒绝闲坐的要求”。

“拒绝闲坐”,其用心可以理解。劫案频发让银行增强防范意识,好歹也是种负责任的态度。但实际上银行要鉴别客户和闲坐者比较困难,更不要说对有备而来的犯罪嫌疑人,又怎么会被你这显而易见的笨办法轻易排查出去?

从经营的角度看,银行此举涉嫌不公平和歧视。银行是对外营业机构,来往人群需求原本就多种多样,有办理业务的现实客户,也必然有了解和观望的潜在客户。跟逛商场同理,进进出出的都只能是不确定消费者,但你商场总不能自定标准“择人而入”,否则就与强制消费无异,还会因涉嫌歧视的短视行为而丧失很多有消费意愿的潜在客户,伤人更伤己。

再从法律角度看,银行“拒绝闲人”的规定更加立不住脚,它涉嫌对闲坐者进行“有罪推定”,侵犯公民权利。行业规定与法律法规都是为保障一定区域内的基本秩序,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社会的安定与和谐。但该银行新规,却无异于将所有办理业务以外的人都视为潜在的犯罪嫌疑人,这种视人为贼的意识不仅侵权,久而久之还将形成一种狭隘的社会防范意识,使得人心惶惶,何谈互信与友爱。

第三,从企业社会责任的角度看,公共服务机构在特殊状况下为需要者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是其起码的社会责任。去年7月底,一场暴雨突袭京城,准备参加“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展演的上百名小演员欲跑进某剧场避雨,却被工作人员以“怕礼堂台阶上人多路滑容易摔倒”为由拒绝入内,此举招致全国上下痛骂“无良”。如今,越来越多的商场、学校、公园等公共场所被要求在紧急避难时对所有人无条件开放,更何况中国的银行多是国资机构,花着纳税人的钱,更没理由将其主人拒之于门外。前述银行之举,显然没有将纳税人真心视为衣食父母,更别说服务意识和社会公德心。

较后,恐怕还得回到银行的客观现实。如今各银行办事效率仍然较低,即使是真正的客户,只要到柜台办业务大多要在椅子上“闲坐”相当长时间,此时的“闲坐”,请问又该如何辨别真伪,是不是干脆一竿子全赶出去才能彻底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