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印度日本的月球照比中国的精细 但是不全面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刘欢 作者: 日期:2012-02-08 点击次数:124

本报记者 刘欢

嫦娥“三姐妹” 使命虽不同 本领个个强

“大姐”嫦娥一号:我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卫星;首次开展月球科学探测;初步构建月球探测航天工程系统;为月球探测后续工程积累经验。

“二姐”嫦娥二号:原本是“大姐”的备份星,经过适应性改造,成为探月工程二期的先导星,即“小妹”嫦娥三号的探路者。为嫦娥三号任务开展先行性实验,提升月球探测能力;

深化月球科学探测任务,提高探测精度;特别是对嫦娥三号任务的备选着陆区进行高精度成像,为后续月球探测工程进行技术准备,积累工程经验。

“小妹”嫦娥三号:肩负着中国探测器首次实现地外天体着陆的重要使命(着陆器和巡视器月面软着陆),并将在月球进行大量试验验证工作。

嫦娥一号2007年10月24日发射升空,在实际运行494天(其中环月482天)圆满完成各项使命后,于2009年3月1日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

“二姐”更加“神勇”。虽然设计寿命仅有半年,但2010年10月1日成功发射后,不仅获取了世界上覆盖较全、分辨率为7米的全月图,而且成功传回虹湾地区分辨率优于1.5米的图像,完成工程设定科学目标。她还超额完成任务,完美通过相关拓展试验。

“小妹”嫦娥三号预计于2013年披挂出征。

延伸 国际探月 各有特色

我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较近几年所有探月国家发射的都是绕月卫星,大家的目标都比较接近,但是各有特色。

日本做得较好的是探测月球背面的重力场,因为月球的背面我们谁也没见过,所以他要发射几个小的卫星作为中间星,来了解那边的探测数据。这在世界上是很有特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