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春阳:全民减排 “上行”才有“下效”
来源:青年时报 作者:翟春阳
作者:
日期:2012-02-08
点击次数:126
近日,发改委会同财政部等17部委共同制定了《“十二五”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实施方案》。方案中表示,将加快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全国政府机构公务用车按牌号尾数每周少开一天,开展公务自行车试点;机关工作人员每月少开一天车,倡导“135”出行方案,即1公里以内步行,3公里以内骑自行车,5公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相信由中央17个部委共同参与制定的国家“十二五”节能减排全民行动方案,绝对不会如上述报道这么简单。需要提醒注意的是其中“全民行动”四个字,所谓“全民行动”,就是我们每个国民都要参与到这个行动中来,而不单单是政府及公务员的事,那么由此可知,媒体当前的报道还不够全面。当然,媒体对方案中有关政府机关、公务员这一部分进行重点报道,也不能说错,因为有一点可以肯定,节能减排的全民行动,必须先从政府做起,从领导做起,从公务员做起;这一行动要真正具有“号召全民”的力量,政府、领导、公务员必须首先作出表率。
那么作为一般公民,又如何参与到这个“节能减排”行动中来呢?其实也无外乎尽量少开空调、少开车,尽量选择步行、骑自行车、搭乘公交等方式出行,那么这个方案上述对政府机关以及公务员的要求,同样是对所有公民的要求。当然,这两者之间还是应该有区别的,比如对政府及公务员来说,这样的要求应该是硬性的,而对一般公民来说,这样的要求则属于软性的。
如上文所言,上行下效,“全民行动”能否真正落到实处,要看政府能否做好表率。关键有三,其一,各级政府在节能减排上的当务之急,还不是一周少开一天车,政府的当务之急是公车改革——把公车的数量减下来,比一周少开一天车更节能、更减排。其二,各级政府的主要官员应该以让老百姓看得见的方式,定期选择135方式出行,并形成制度;中国的官员应该向西方的一些领导人学习,学会通过“身体力行”的方式引领民风、推动政策——“我在公交上碰到市长了”,一定比在大街上挂横幅刷标语更有号召力。其三,政府机关每天少开1小时空调、每周少开一天车等等,毋须讳言某种程度上只是一种姿态,对于“节能减排”未必能起到实质性作用,而且政府机关是否真能做到,如何监督也是一个难题。但也不是没有办法,那就是“釜底抽薪”,管住政府的钱袋子——减排,某种意义上,就是减少政府支出;政府的钱袋子扎不紧,减排就是一句空话。那么又如何管住政府的钱袋子呢?显然不能单纯寄望于政府部门的自觉,两个前提,一是财政透明,二是赋予人大与公众对于政府支出实质性的监督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