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集体利益”加入危机公关行列
来源:红网
作者:
日期:2012-02-08
点击次数:110
2011年11月初,完达山乳业在黑龙江双鸭山市的一处厂房被畜牧局强行拆除。记者调查发现,该企业厂房确实在缺乏必要手续的情况下被拆除。对此,畜牧局局长康元忠承认缺乏相关手续,确有些“不妥之处”,但表示“先拆后补”也可以,“为的是集体利益”。(2月7日《人民日报》)
生活当中,我们常能听到“为了集体利益”的豪言壮语。比如,学生时代,老师们会教导我们,凡事要以集体利益为重,不能特立独行;在媒体的宣传报道中,也常能看到“为了集体利益牺牲小我”的典型故事。可是,究竟多少“集体利益”是正义的,是我们所需要的,又有多少不义在假借“集体利益”之名?
明明是违法强拆,竟然也打出了“为的是集体利益”的旗号。我们不得不感叹:强拆都能打出“集体利益”的旗号,地方政府部门还有什么不能做的?无疑,该畜牧局十分清楚地了解:话语就是一切,谁掌握了话语权,谁就掌握了裁定是非和左右态度的权威。
“集体利益”毫无疑问就是可以较为方便地利用的此类话语。与国家利益一样,“集体利益”既是真实具体的存在,也是现实社会无数个体的聚合,更具有无名抽象的特征,并不特定地指涉无数莫可名状的面孔。一旦发生利益博弈,祭出这一利器,似乎对手也就无可置辩。如果博弈者要想反击,就需要挑战“集体利益”这一道德制高点,其难可知。
值得一提的是,在“临时工”、“个人行为”等相继成为热门岗位的今天,“集体利益”或将成为成功推诿责任、危机公关的重要角色。与“临时工”、“个人行为”相比,“集体利益”更具有实际操作价值,因为谁都可能成为“集体”里的一员,若要追究责任,谁也逃不过。
[作者:禹海君]
[编辑:王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