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奥欲购中燃:1+1大于2?

来源:国际金融报 作者: 日期:2012-02-08 点击次数:108

2011年12月13日,新奥能源中国石化提出收购中国燃气要约,引起业界及资本市场的一片哗然。随之,仍在保释的中燃创办人刘明辉、伦敦上市的富地石油公司(Fortune Oil)、韩资SK集团以及德意志银行纷纷出面抢筹中燃股份。这一度被部分人士误读为“恶意收购”的并购大战,对于收购双方而言,是利是弊?

新奥是否有能力接手中燃?

虽然中国燃气次日发布回应公告,称此收购要约“未能反映本公司之基本价值”。但一条不可否认的行业共识是:中国燃气正值困局。事实上,中国燃气几乎已经到了“非重组不可”的局面,而中国燃气内乱之因,皆在其股权极为分散,截至目前,中国燃气一共有八大股东。而分析人士认为,收购要约发出后,各金融投资机构纷纷增持中燃股份,并非“意在搅局”,只是希望趁机抬高股价,从中渔利。此前,香港较大证券公司京华山一的分析师Kenny Cheung便坦言:收购事关能源安全,即使外资企业参与竞购,中国政府可能也不会批准。

客观而言,在能源这样一个相对垄断的行业,新奥能源确实有其引以为傲的资本:据悉,新奥能源已在中国成功投资、运营了100个城市燃气基础设施项目,并取得越南国家城市燃气经营权;在全国50个城市,为610多万居民用户、21000多家工商业用户提供各类清洁能源产品和服务;市场覆盖国内城区人口逾4900 万,海外项目覆盖城区人口892万。这些漂亮的数据也确实佐证了作为产业资本的民企优秀代表,新奥能源完全有实力和有能力做好天燃气行业,并一直注重行业的精耕细作,做强做大天燃气行业,从而领先行业的发展。

而对于外界普遍关心的资金问题,瑞银证券原副总裁、被誉为“中国第一分析师”的张化桥认为:“市场担心新奥会因此负债累累,也担心新奥没有能力扭转中国燃气。但基于10年的观察,我很有信心。首先,燃气行业负债率高一些没关系。新奥的债券目前还是投资级的,而且可能是投资级债券中较便宜的之一,此外,新奥燃气从2001年 IPO 以来上涨了16倍。”另据新奥能源首席财务官郑则锷此前接受采访时介绍:“第一,新奥手头有9亿美元现金,可以用现金进行并购,我们对债务需求并不大;第二,与花旗签署过桥贷款合约,目的是对港交所表态,如果100%中燃的股东都愿意交出股权,我们也有充足资金,至于较终用不用过桥贷款,或者用多少,完全取决于财团收购股权的比例。”这充分表明新奥能源的现金流非常充裕,有足够的能力联手中石化全购中国燃气。

此番并购中国燃气,中石化之所以联手新奥能源,更为看重的是新奥的核心竞争力:燃气行业内领先的运营与管理能力。民企新奥之所以能够走出廊坊走向全国,快速布局全国市场,获得资本市场青睐的背后核心优势,是新奥能源在安全运营、技术创新、信息化管理和战略绩效管理的启动和全面升级,并不断开展管理优化。使得在全球金融危机下的经济低迷期,新奥同样获得了资本市场、评级机构的追捧及投资者的青睐。稳健上升的市场业绩表现,使得新奥能源的股票价格在过去的两年中飙升了一倍多,在香港联交所的能源类个股中始终力拔头筹。

以此看来,虽然这起轰动业内的大手笔并购案能否成功尚需时日,但诸多业内人士均认为新奥能源更像是中国燃气的“较佳重组者”。

1+1等于几?

抛开新奥是否能够较终并购中燃不谈,新奥联合中石化对中燃的此番重组,对于利益各方而言,是利是弊?

对于整个天然气行业而言,若此番并购成功,显然有利于整个行业的产业链融合和发展,从而有利于平衡各方风险和收益。正如申银万国此前发布报告称,“十二五”是中国天然气发展的黄金时代,加大对天然气的投入并打造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将成为各方的战略诉求,关注的重点不应该是收购价格的高低,而是稀缺性管网和零售终端的一体化价值,上中下游一体化有利于平衡风险和收益。

正如有业内人士认为,此案还将开创燃气行业发展的全新模式——选择与拥有上游资源的中石化联手,新奥能源收购成功的意义重大,这不仅是在保证行业安全的前提下,促使行业的产业链走向融合的一次首创举措,同时也是民营资本能够以共赢合作模式向行业纵深方向发展并扮演更为重要角色的一次历史机遇。

无论是重组者还是被重组者,追求的都是同一个目标:利益较大化。处于风口浪尖的中国燃气可趁势改变多年股东分散和内部争斗的局面,将公司治理正规化,从而较大程度地保证投资者的利益。同时,中国燃气由于大规模的扩张,已积攒超过100亿元的债务,借贷成本比较高。而新奥则是中国仅有的两家有投资级别评级的民企之一。新奥能源并购中燃之后,中国燃气的借贷成本、营运效率、采购成本都将产生很大的协同效应。对于新奥而言,如果收购成功,不仅扩大了市场占有率,而且与中石化联手,使其在上游的气源稳定性得到了加强。这在当今的经济环境下,显得尤为可贵。新奥或可借机再次“起跳”,发挥越来越重要的民营资本的作用。

至于此番新奥能源联手中国石化重组中国燃气结果如何,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