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的都是客谈的都是法 法制网全国两会代表委员访谈特辑
来源:法制日报
作者:
日期:2012-03-14
点击次数:210
? 在全国两会上,法律界人士以他们的专业特长成为建言议政的重要群体。在全面报道两会的基础上,法制网携新媒体的优势,将镜头频频对准法律界的“重量级”代表委员,邀请他们做客法制网演播室,通过图文和视频直播,向公众传递他们履职的收获、对国是的真知灼见。
陈冀平:加强网络舆论引导绝不是言论封堵
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陈冀平委员作为一位长期从事社会管理工作的“老人儿”,在谈到如何加强虚拟社会管理时表示,完善法律和制度是当务之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进一步完善网络管理的法律法规,实现虚拟社会像实体社会一样的依法治理。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要有明确的界定。”
“同时,应该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引导,但这种引导不是简单的言论封堵。”陈冀平说,网络应成为群众表达利益诉求的重要渠道,对一些重大案件、事件,也要尽快通过网络发布信息,让大家在第一时间了解事情真相。
陈冀平说,要健全引导网络舆情良性发展的机制。既要把网络舆情作为听民声、察民意的重要渠道,又要高度重视和评估舆情影响,主动回应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建立起完善的网上舆情监测、研判、处理机制,利用信息化手段强化社会管理,确保各种情况信息收集准确、反应迅速、处理高效,实现管理精细化,营造有利于社会稳定的舆论环境。
辜胜阻:发展草根金融支持草根经济
3月1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专职副主席辜胜阻代表做客法制网两会直播室,接受法制网专访。
针对如何让民间借贷阳光化的问题,辜胜阻说,要发展草根金融,让草根金融来支持草根创业和草根经济。鼓励大量的民间资本去建立面向小微企业的银行或者其他的金融机构来缓解小型微型企业的融资难问题。现在应该通过立法让民间金融法制化,然后在法制化的基础上使民间金融从地下转向地上。
张文显:行政首长不出庭就是没把法律当回事
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文显代表与法律打了近40年交道,至今,始终保持着对法律的尊崇和严谨。
“现在群众对司法的期待有几个方面,期待司法能定分止争,期待司法能惩恶扬善,期待司法更加公正,期待司法要有权威。”3月9日,张文显在接受法制网记者专访时说,司法的权威不是权力、不是威严、更不是威慑,而是法院的判决能得到当事人和社会的认可,司法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信任。形象地说,司法的权威,就是要把法院当回事儿。比如,有些行政诉讼案件中,行政机关负责人甚至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都不出庭,这就是没把司法当回事儿,没把司法当回事儿就是没把法律当回事儿。司法的权威和法律的权威很重要,我国目前尚缺乏应有的司法权威和法律权威,要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目标,要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张立勇:司法公开透明倒逼法官责任心增强
3月10日,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立勇代表在接受法制网访谈时说:“公开透明对法院来说,就是一种监督,不仅能使法官‘耳聪目明’,而且能够使法院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错误、改进作风。”
针对网民关心的如何提升司法公信力问题,张立勇认为,就法院自身而言,司法不公开、案件不公正,是造成司法公信力下降的重要原因。2008年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带头在全省法院推行裁判文书上网;2010年下半年开始推行庭审视频网络直播,实行审判过程的公开;开辟《网评法院》,把全省法院的审判工作和法官的审判活动全部置于监督之下。目前,全省法院上网裁判文书达28万余份,网络直播案件1.57万余件,回复、办结网民诉求2.22万余条,均居全国法院之首。
徐安:案结事了后要进一步延伸检察职能
3月10日上午,江苏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徐安代表来到法制日报社法制网演播室,与网民共同探讨两会热点话题和检察工作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如何正确认识和充分把握检察机关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作用?徐安认为,要立足检察职能,在执法办案中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在执法办案中突出解决社会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要努力去发现这些犯罪,绝不姑息、绝不纵容、依法惩处,促使有关部门进一步重视社会管理。
二是延长执法办案的链条,在做到“案结事了”后,还要延伸一步,加强矛盾调处化解工作,加强向群众说法说理工作,争取理解和支持。
三是延伸法律监督触角,针对基层群众的司法诉求,设立巡回检察制度,并通过建立检察室和检察工作站,检察人员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企业,把法律服务工作包括法律监督工作做到基层一线。
王俊峰:投身公共服务是律师参政议政主方向
“律师有着崇高的社会责任和使命!”3月4日,在谈到这个为之奋斗半生的职业时,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长王俊峰委员丝毫不掩饰自己的自豪。
“律师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参与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的诉求越来越高。”王俊峰说。在全国近21万人的律师群体中,4000多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虽然占比不多,但正如王俊峰所讲,“任何一个群体都没有如此大的参政议政比例”。
王俊峰认为,律师不应只停留在靠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身份来参政议政,更多地应通过广泛的社会实践,通过更多地参与公共服务来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法治等生活领域发挥作用。
王俊峰认为,律师是高学历的专业群体,他们社会阅历丰富,富有担当和责任意识。“作为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他们有很高的政治觉悟,是国家和社会可以充分信赖的队伍。”而积极投身社会公共服务中,则是律师今后参政议政的主要方向。
(法制网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