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444处老年人食堂“扛”不过物价上涨

来源:法制日报 作者: 日期:2012-03-14 点击次数:174


点击图片查看详细数据

本报记者刘建

家住上海的74岁的吴淑英、72岁的徐宝妹、83岁的潘美珍,不约而同都选择在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点(又称“社区食堂”)搭伙。社区食堂内的菜价,让不少就餐的老年人和居民大呼“便宜”。在猪肉价格每公斤突破25元、青菜每斤卖到三四元的当下,社区食堂依然坚持不涨价,百姓是叫好了,但如果CPI继续攀高、如果肉蛋菜价格不断上扬该怎么办?这是困扰所有社区食堂的大问题。

社区食堂作为社区服务的一部分,注定它是“保本微利”的经营模式。如何调动创办者的热情?政府如何给予更多的扶持,使社区食堂能持续发展,切实解决民生的实际需求?这是社区和创办者目前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

社区食堂百姓叫好

红烧大排骨、莴苣炒肉片、黄芽菜炒豆腐干、油豆腐粉丝汤,还有无限量添加的大米饭。这样一顿客饭多少钱?上海共和新路街道社区食堂的标价是6元,街边的盒饭摊开价10元,小饭店里至少12元。

吴阿姨退休后月薪1700元,一直与儿子儿媳妇同住。去年8月26日,她成为塘桥社区老年服务中心的“新会员”。在那里一天可以吃两餐:中餐6元,晚餐5元,260元可以包月,而且保证饭菜天天不重复。吴阿姨说,在街道老年服务中心搭伙,价格也能承受,又免去做家务之累,大家一起吃,心情也开朗了。

静安寺街道美丽园社区是典型的中心城区,但这里却难觅菜场和经济实惠的餐厅。“就算去较近的菜场买菜,单程也需要半小时。”居民薛阿姨说。不仅居民买菜难,在附近上班的白领,也抱怨中午就餐到处“打游击”。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静安区内企业和社区管理机构成立了区域内首家社区食堂。食堂每天中午开放,12道荤素搭配的热菜在一个月内不重复,花费10元左右就可吃饱。开张首日,约有260位居民或附近的白领办理饭卡。

据记者了解,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点自2008年以来年年进入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截至去年年底,全市已设立444处。社区食堂主要服务社区老年人,吸引周边企事业单位员工和在校学生等顾客,因其价格实惠,就近方便,深受社区居民喜爱。

生意越好亏得越多

记者在康城社区食堂看到,才11点多,大排的餐盘内已经空空如也,不少居民抱怨大排供应量太少了。既然大家都爱吃,为什么不能多烧点?对此,店长汪龚也很无奈。他心里比谁都清楚,7元钱配成这样一份含大排的老年餐,别说赚钱,就连成本都不够。一块大排成本4元;一斤杭白菜3元,分3人吃;一份包括黑木耳和卷心菜在内的炒素菜也得1.5元;一份土豆鸡丁要两元。不包括水、电、煤气和人工费,这份老年餐的成本达到8.5元。所以,食堂不得不限定大排的数量。

汪龚告诉记者,如今,食堂一天中午卖出的老年餐基本在160份左右。以半个月为单位,仅原材料成本就达1.8万元,占营业额两万元的90%。尽管房租由政府买单了,但剩下的2000元若要用来支付水、电、煤气以及食堂7个工作人员的工资,显然不可能。“我只求不亏损就够了,至少得让食堂生存下去。”汪龚说。

“这是亏本买卖,而且生意越好亏得越多。”共和新路街道社区食堂负责人王书琴说,“不靠补贴,我们一天都撑不下去。”

记者发现,社区食堂让居民得到实惠越多,而餐饮企业承受的压力越大。上钢新村社区食堂店长徐月芳透露,她所在的食无忧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在上海共经营9家社区食堂,“都属于微利,还有好几家亏本,只能靠政府补贴维持”。

“这是一场不公平的对决。”有业内人士如此形容社区食堂与CPI之间的关系。有限补贴下,食堂只能各自出招,跑农田找便宜菜、减人手降低成本或是开发社区餐,但这些并不能完全改变多数社区食堂微利维持,甚至倒贴的状况出现。

多方合作切实“减负”

据了解,目前,上海对于社区食堂大多采取的是减免场地租金、有限补贴水电费等举措,但当物价不断上涨时,作为补贴的“砝码”显得越发分量不足。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为社区食堂“减负”,其实并非没有潜力可挖,只是这需要政府、街道、市民等多方面合作,形成长效盈利机制。

“我们的水、电、煤气,都是按非居民标准收取。”一位社区食堂负责人坦陈,如果能享受民用价格,仅以每度电为例,差距在0.2元至0.4元不等,日积月累将是一笔可观的数字。有社区食堂曾给辖区电力管理部门打过报告,希望能享受民用电价格,结果被拒绝了。

“政府为何不能提供一个大平台?”上海市政协委员张怀琼认为,政府是否可以通过统一的采购平台或者配送系统,支援社区食堂?“一家量少,聚起来就是个不小的数字,以此降低运营成本。”

汪龚也认为,“要是政府能把全市的社区食堂都联网,在东南西北四个角各设立一个配送中心,可能就会好很多”。曲阳街道社区食堂经理汪林也表示,如果“平价菜篮子车”能帮扶社区食堂,那么我们既节省了人力成本,也能够实实在在把采购价降下来。

目前,上海市颁布了关于老年人助餐服务点相关鼓励措施,包括经核准列为市政府实事项目的“综合型助餐服务示范点”、“综合型助餐服务点”、“助餐服务点”,分别按每个20万元、9万元、1万元的额度,由市福利彩票公益金提供一次性差别资助;各区县应按一定的比例予以配比。但如果按照每月两万元的亏空额度,即使是配比援助,较多两年就会消耗殆尽。

对此,不少社区食堂负责人认为,政府除了一次性补助外,应增加“细水长流”的补贴模式,同时在房源等方面出台激励措施,快速建立起网络化经营模式。

上海市政协委员施有毅认为,如何办好现有的社区食堂,还需要政策、税收、资金的大力扶持。“还应采用先进管理模式,如建立统一的中心厨房、统一采购降成本、产品标准化生产、预制半成品、提供优质多样化和人性化的便利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