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银行“高利”:根在规模解在分流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 日期:2012-03-14 点击次数:150

  中国的融资格局中,银行信贷举足轻重,银行资产规模占整个金融业的绝大部分,相对应的利润规模占比就大。因此,加大直接融资规模,扩大非银机构,将分流部分银行业利润

  在过去三年投放了25万亿元贷款之后,银行收获利润的同时,也背负了“暴利”的骂名。

  银监会数据显示,2011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1.04万亿元,同比增长36%。过万亿的利润触动了公众敏感的神经,此后,银行“暴利论”开始发酵,并逐渐演变成热门话题。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答记者问时,对此问题表达了他的看法。“用‘暴利’这个词恐怕有些过分了。”他认为,相对于其他行业,去年银行业的利润状况确实不错。但同时应该注意到银行业的盈利存在很大的周期性。

  客观来看,简单地将银行业定义为暴利行业略显武断,这其中除了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外,甚至可能还包含了“发泄”的成分。但另一方面,相对于47万亿元的GDP总量而言,单独一个行业的利润就超过1万亿元,不合理之处也显而易见。

  究其原因,中国的融资格局素来以银行为主,银行在金融业中一家独大,这也必然导致绝大部分金融业利润落入银行口袋。解决上述问题,除了推进利率市场化之外,壮大非银机构、扩大直接融资、分流银行利润规模或将是治本之道。

  利润之争

  针对愈演愈烈的银行利润之争,截至目前已有多家商业银行高管公开否认暴利。这其中,包括工行行长杨凯生、农行副行长潘功胜、深发展董事长肖遂宁等人。

  “暴利在法律和经济上的概念应该是生产者、经营者用不正当手段获取超过合理利润幅度的行为。”肖遂宁认为,银行业较多能用“高利”来形容。“目前银行业资产收益率(ROA)只有1%,而一般制造业这个指标能达到5%。”

  但有意思的是,如果从资本收益率(ROE)角度考量,情况却恰恰相反:Wind资讯数据显示,2011年前三季度,A股上市公司平均ROE为7.2%,而16家上市银行这一指标为17.1%。

  由于商业银行是经营资金的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ROE、ROA指标不具可比性。现阶段来看,利润增速指标或许更能说明问题。

  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5.4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5.4%。在39个工业大类行业中,2011年,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利润增长32.1%;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利润甚至同比增长51.3%。

  目前在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

  银监会数据显示,2011年,商业银行净利润增速为36%,这一数据比25.4%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高出10个百分点,但与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51.3%相比,仍相对较低。

  在潘功胜看来,这些数字表明,银行业盈利的增长和实体经济盈利的增长并没有脱节。潘功胜认为,银行业的利润增长是靠快速发展产生的,它不是靠价格来产生的,是靠规模、总量的快速增长产生的。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