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之惑:息差扩大还是缩小?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 日期:2012-03-14 点击次数:140

  “如果利率立刻市场化,利差会变大还是变小?我接触的行长们,一致认为利差会瞬间扩大(在中国存款是刚性的,贷款是供不应求的);我接触的学者们,多数认为利差会变小。俺不评论,免得引火烧身,破坏我的退休生活。”正值各方对银行业高利润争论得不可开交之际,3月11日,巨人网络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史玉柱在其微博上发出如此言论。

  近日,央行副行长胡晓炼在答记者问时强调,在今后特别是在“十二五”规划的过程中,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一定会继续向前。多位业内人士认为,银行的高额利润主要源自存贷款的利差保护,以及经营牌照门槛。正如史玉柱所言,利率充分市场化之后,利差是缩小还是扩大?引起业内大量争论。

  利差是银行高利之源?

  利差收入无疑是中国银行(601988)业较重要的利润来源。

  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前三季度,中国16家上市银行利息净收入总额为1.28万亿元,占营业收入1.64万亿元的77.5%。

  华林证券研究所副主任胡宇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利差保护是银行利润较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是市场利率充分竞争的话,相信利差会降低;此外,牌照的稀缺性也是重要原因,获取银行经营牌照需要较高门槛,目前很多资金无法进入银行,在对资金需求旺盛、息差稳定的因素下,银行唯有不断再融资扩大经营规模,不过,目前能够在全国布局的银行数量非常有限。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表示,中国的银行业巨额利润的确有不合理的地方,存贷利差相对较高。而全国政协委员、香港西安商会会长许智明也认为,银行利率管制政策已不合时宜。

  海外银行利差高?

  近日,农业银行(601288)(601288.SH,01288.HK)副行长潘功胜在谈到“银行暴利”问题时对媒体表示,中国银行业的利差仅为2.5%,从全世界范围来说不是较高的。潘功胜称,2010年,国际前十大银行平均利差为2.31%,而我国银行业的平均利差为2.46%,与之相比并不算高。同发展程度相当的“金砖四国”相比,中国银行业的利差则显得很低:2003年至2010年这7年,中国银行业平均利差为2.7%,印度是3.05%,巴西是11%,俄罗斯是6.4%。

  美国市场又如何?圣路易斯联邦储备银行(FEDERAL RESERVE BANK of ST.LOUIS)数据显示,2009年、2010年和2011年,美国国内银行净息差(Net Interest Margin for all U.S. Banks)分别为3.35%、3.76%和3.55%。

  值得留意的是香港市场上的超低息差,香港金融管理局2010年年报显示,由于息率持续低企以及贷款业务竞争激烈,香港银行2010年平均净息差由2009年的1.48%进一步收窄至1.32%;2011年上半年报告则称,期内净息差仅仅为1.19%,而香港净息差近几年的高峰是在2008年初的2%左右,之后一路下滑。

  招商证券(600999)(香港)投资银行业务董事总经理温天纳向本报记者表示,香港采取联系汇率制度,存款成本很低,不过经济状况跟美国很不一样。香港过去几年时间,在资金流入背景下,银行为了争取楼宇按揭客户,某些按揭贷款只有1%多一点的利率,但存款利率在人民币存款增加的背景下有所上升,香港银行的息差受到很多复杂因素影响,有一些扭曲,未必有很大参考价值。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