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梅伦访美 为伊朗冲突再降温

来源:财新网 | 作者:财新网 | 日期:2012-03-13 点击次数:164

  【财新网】(记者 陈沁)在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游说白宫对伊朗动武的可能性仅一周后,英国首相卡梅伦将于当地时间3月13日对美国展开为期三天的访问。英国新任驻美大使魏玛科(Peter Westmacott)3月12日表示,卡梅伦此行目的之一是对奥巴马不鼓励以色列对伊朗动武的政策表示支持。

  魏玛科说,卡梅伦非常明确地表示军事打击伊朗“并无帮助”,“我们认为军事打击在未来数月并非正确选择。”

  他表示,与奥巴马一样,卡梅伦认为伊朗不应拥有核武器,并且仍将军事打击作为备选方案之一。“但是军事打击将带来一系列复杂的后果”,很可能反而促进伊朗政权的稳固,刺激伊朗制造核武器的决心。

  除了为缓解局面释放信号,卡梅伦此行也将与奥巴马讨论进一步向伊朗施压。卡梅伦12日表示,伊朗局势至关重要,英国将“竭尽所能,持续制裁与施压”。

  奥巴马3月5日在白宫会见内塔尼亚胡时强调,仍有余地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伊朗核问题,“所有的选择都摆在桌面上”。内塔尼亚胡则并未提及外交手段和经济制裁,强调以色列有可能对伊朗进行军事打击。

  卡梅伦表示,奥巴马对内塔尼亚胡的表态“改变了局面”。“如果以色列对伊朗发动攻击,将不会得到英国的支持。在这一点上我们非常明确。”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中东问题专家李伟建分析,此前伊朗问题一直向恶化方向发展的趋势目前来看稍微有所缓和,但是未来发展并不会平顺,因为美伊之间根本性分歧没有解决。“只是如果一直向冲突方向发展,结果各方都无法接受,因此到一定时候就要缓一缓,看有没有可能解决。作为当事者,美国和伊朗都考虑到冲突要付出代价,因此有所缓和也不奇怪。”

  李伟建说,美国和伊朗之间的根本分歧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种。显性的是核问题,包括伊朗核项目的透明度如何,是不是用于军事目的。

  隐形问题是美国和伊朗在本质上互不信任。伊朗不愿意将核项目透明的原因之一是希望掌握对美国有所制约的筹码,因为美伊关系不对称,双方实力相差大,以及美国对伊朗的敌对态度。“如果全部交给美国了,透明了,美国并未必会改变对伊朗的敌视。先例就是卡扎菲交出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但是还是被美国推翻,这就给了伊朗教训。”

  李伟建认为,在美国彻底改变对伊朗的看法,缓和双方关系,建立初步的信任之前,双方问题很难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