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七千人大会讲话:责任不能往主席身上找
来源:
作者:
日期:2012-03-13
点击次数:326
核心提示:不管怎么解释他这话,但是周恩来马上就接过话了,把话茬打断了,周恩来说这个事情,讲到责任问题应该从我们自己身上来找,不能往主席身上去找。
凤凰卫视2012年1月17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
陈晓楠:各位好,这里是《凤凰大视野》,五集纪录片《变局1962七千人大会始末》,今天播出第二集,昨天我们讲到七千人大会召开的背景,那就是粮食极度紧缺,中央调粮困难,任务难以下达,而基层领导干部对目前的现状认识缺乏统一,中共中央高层呢,也对此前的工作安排存在着现实和构想之间的差距。
现实的严峻其实超乎了所有人的想像,无论是地方干部,还是中共高层,都存在着这样或是那样的疑问,那就是三年大跃进之后,为什么会导致了这样的一副局面呢?追根溯源恐怕还得从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句广为人知的口号说起。
解说:谭震林,湖南攸县人,全国解放战争时期,是华东野战军仅次于陈毅、粟裕的第三号人物,深受毛泽东喜爱。1954年起谭震林开始负责主管全国农业工作,他个性鲜明,快人快语,爱放炮,人称谭老板。
王海光(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谭震林在党内也有一个说法,一个叫做谭老板,一个叫谭大炮,他说我们现在粮食太多了,怎么办。
张克俭(时任陕西省委办办公厅秘书):谭震林到人民大厦来作报告,中国粮食现在多得很吃不了,叫全世界人都到中国来吃饭,谭震林在人民大厦讲的。
解说:“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句曾经响彻全国的宣传口号,较早是在谭震林发表的一篇《论我国今年夏季的空前大丰收》文章中首先引用。随后《人民日报》1958年8月13号,发表了关于湖北天下第一田的报道,早稻亩产36900多斤,成为了全国浮夸风的第一把火。
陈祥林(原陕西省省委政策研究室研究员):这个事情啊,毛主席还专门找钱学森谈过一次话,说你认为粮食亩产能不能上万斤,钱学森从他的物理学角度讲说能,说太阳的能量是很强的,只要我们的科学技术赶上去,亩产万斤可以实现。
这还就给毛主席鼓了劲了,毛主席开始还真有点怀疑,毛主席后来就说了一些话,我在现场,我都直接听到了。毛主席说他较近有一段时间睡不着觉,就发愁中国这么多粮食怎么放啊。
解说:稻堆堆得圆又圆,社员堆到稻上了天,撕片白云揩揩汗,凑上太阳吸袋烟,民间的艺术创作完全可以作为当时社会心态的较好诠释,在这样的背景下,却遭遇到粮食上调困难的问题,这实在令人费解。
严峻的现实不得不逼迫人们从那虚妄的喜悦中挣脱出来,现实到底是什么情况?问题又出在哪里?大跃进时期,王润民是湖南省邵阳县的县委书记,为了学习先进的经验提高亩产,他到了湖北这个出过天下第一田的地方来亲身体验。
王润民(时任湖南省邵阳县县委书记):就组织县委书记跑到湖北孝感,参观湖北孝感我去了,我一看呢,他们给介绍经验,亩产3000多,我说这么高的产量啊,我们跑到那儿去看去,一看呢。我就跟这个县委书记,他也是县委书记,我也是县委书记,他介绍完了以后,我就跟他个别谈,我说你这个两三千斤亩产,你怎么产出来的呢?我说我怎么蹲点也蹲不上去。
他跟我讲实话,他怎么弄法呢,就是把这个稻谷将要熟的时候,老百姓说都沟头了,亮籽了,黄了已经,他就把这一丘田里的稻谷拔起来,就放在这丘田里来,两三丘田放在一起,这样子话呢就统一的收割这一丘。你比如说三丘田都放在一起,底下带着泥巴就拔到这里来,这不是密着呢都是稻谷,然后这一亩这样子算,如果亩产千斤的话呢,到他那里就成了三千斤了,是这么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