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伊朗危机始末:苏英瓜分伊朗 美国终获全胜
来源:世界新闻报
作者:
日期:2012-03-13
点击次数:154

伊朗危机之后,巴列维成为了美国的座上宾。图为1949年11月,年轻的伊朗巴列维国王(右三)访问华盛顿,与美国总统杜鲁门在一起。(资料图)
美国《哈泼斯》月刊主编刘易斯·帕拉姆曾讲:“如果将故事放置在大背景之下,将会变得非常有趣。”
如今,俄罗斯大选的帷幕已经落下,不管美国是否乐意,在未来的六年之中,它都不得不与普京,这个坚强的俄罗斯硬汉打交道。对美国而言,当前较为棘手之事莫过于协调美俄之间对叙利亚当前局势的看法。正如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维多利亚·纽兰所言:“我们急切期待在一些关键问题上马上获得俄罗斯的协助。”
事情显然没有这么简单,如果再加上“伊朗核危机”,美俄之间在中东的分歧更是千头万绪。但若根据刘易斯·拉帕姆的意见,我们就会清晰地看到,这些实质上都是冷战中美国与苏联在这块战略要地上实力对峙与拉锯的一部分。
而若追根溯源,这场拉锯的源头就是当下国际热点——“伊朗核危机”的所在国伊朗。
事情还要追溯到1941年,在那一年的6月22日,希特勒启动了代号为“巴巴罗萨”的军事行动,在上千里的战线上向苏联发起全面攻击。由于斯大林此前战略判断的失误和“大肃反”给苏联红军造成的极大内耗,使得战争初期苏联红军不堪重负,一溃千里。
“敌人的敌人就是你的朋友”,丘吉尔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得知纳粹德国开始了对苏联的闪击战之后,这位饱受德军空袭之苦的英国首相大喜过望,立即在国会发表了激动人心的演说。在演说中,丘吉尔表示英国与苏联已经站在了同一战线,并承诺将对正在遭受德国侵略的苏联人展开大规模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