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中国寻求弹性外交空间 不支持西方制裁伊朗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作者: 日期:2012-03-13 点击次数:134

【作者】赵可金(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副主任)

中国有自己的价值原则,如坚定地主张中东地区建立无核区;但与此同时,中国和伊朗一样反对美国恃强凌弱的霸权作风

一段时间以来,欧美国家纷纷加大了对伊朗的压力,试图以压促变,伊朗也采取了高调反击的措施,引发海湾局势日趋紧张。在伊朗核问题不断升温的背景下,作为一个与伊朗有着巨大贸易关系的国家,如何处理伊朗问题,正在成为中国外交的挑战之一。

不会为西方开辟制裁绿色通道

从伊朗核问题爆发之日起,中国就始终主张采取对话和谈判的办法解决,多次表达希望该问题能够在国际原子能机构框架内妥善解决。一方面,中国显然不愿意追随西方国家对伊朗实施欧美提出的制裁计划,反对实施武力威胁和制裁施压,而且随着局势越紧张,中国越反对西方国家实施的以压促变的计划;另一方面,中国也不希望看到伊朗在核计划和封锁霍尔木兹海峡问题上强行闯关,造成局势失控,在对伊朗采取经济制裁问题上也会照顾一下西方的面子。

可见,中国不愿意在西方国家和伊朗之间选边,不愿意追随一方反对另一方。近来,美国方面多次向中方明确表示希望中国和它站在一起,对伊朗实施敌对政策,配合美国对朗的行动。这一点实属一厢情愿,尽管中国不愿意因伊朗问题而与美国搞对抗,但也绝对不至于免费为华盛顿开辟一条制裁伊朗的“绿色通道”。在这一点上,华盛顿对中国也无可奈何,因为强行提出要求只能遭到毫不犹豫的拒绝,施压更会适得其反。毕竟,在中方眼里,在应对伊朗核问题上,中国至多只是一个配角,真正的主角是美国。

不过,作为一个坚持原则的国家,中国也不会在伊朗问题上无所作为。每当伊朗在一些具体问题上走得过远,触犯国际社会的“众怒”,西方国家也按捺不住地在联合国和国际原子能组织内动员起一种强大的制裁情绪时,中国也会顺应这一情绪,偶尔支持一下西方国家的方案,以敲打一下伊朗,防止伊朗做得太过分。当然,中方在制裁问题上仍然是谨慎的,以不使地区局势失控、不伤及中国利益和不引发伊朗怨恨为前提条件。

寻求有弹性的外交空间

中国之所以在伊朗问题上采取不选边的超脱姿态,较根本的原因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邓小平先生确立的“不结盟”政策。正如邓小平所说:“我们同谁都来往,同谁都交朋友,谁搞霸权主义我们就反对谁,谁侵略别人我们就反对谁。我们讲公道话,办公道事。”中国很看重此种不偏袒任何一方的道义形象,非独在伊朗问题上如此,在其他问题诸如利比亚问题、苏丹等问题上,历来如此。

近代历史以来,受西方列强的欺凌,中国人心头笼罩着一种强烈的危机阴影。在中国人看来,中国要想重新成为世界强国,就只能靠自己,以寻求独立和有弹性的外交空间。

为了维护中国的主权独立与国家安全,中国可以同苏联在陆地上合作,也可以出于对抗苏联威胁的需要,与美国在海上发展合作。在伊朗问题上,中国和伊朗一样对美国恃强凌弱的霸权作风心有不满,但中国不会像伊朗那样对抗美国,正像中国也不会像美国那样制裁伊朗。

在中国看来,与伊朗寻求国家主权独立不同的是,中国在主权独立问题上尽管也有压力,但不像伊朗那样迫切,中国更关心的是中国经济崛起的势头能不能得到维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能不能顺利实现,能不能为国内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这对中国是首要的。当然,作为一个牵制美国霸权的力量,伊朗与美国之间的争斗,从另一个方面也缓解了中国崛起面临的政治和安全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