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建伟:负利率结束意味着什么?
来源:财新网
|
作者:财新网
|
日期:2012-03-13
点击次数:176
【背景】国家统计局3月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月CPI同比涨幅3.2%,首次回落至4%以下。目前,中国一年期存款利率为3.5%,由于2月CPI同比涨幅从1月份的4.5%大幅回落到3.5%以内。依据简单计算,这意味着一年期实际利率已转为正值。
在过去两年里,尽管央行连续6次上调存款利率累计150个基点,但由于同期物价上涨幅度更为迅猛,以至于一段时间以来,居民存款始终未能跑赢CPI。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3月12日回答记者提问时强调,存款利率和CPI相比,有个期限问题,负利率是阶段性的,主要是看谁变化得更快。2010年下半年以来,CPI上涨是比较快的,在价格上涨比较快的情况下,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可能就跟不上CPI的增长,形成一段时间的负利率。他说,“在一些发达国家实行非常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情况下,全球流动性非常充裕,如果我国的利率上调太快的话,会导致大量的资本流入。”不过,他指出,经过克服通货膨胀的努力,也参考国际形势的变化,负利率或迟或早会消失,会转变为正的实际利率,这是货币政策不断努力要实现的一个区间。现在的数据也表明,这是个阶段性的现象。
那么,负利率形势的阶段性扭转意味着什么?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认为,负利率转正,银行存款可能增加,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居民会从中受益。
唐建伟说,一年期存款实际利率在2月实现由负转正,对普通居民来说是个好消息。将钱存在银行的多半是中低收入者,存款利率跑不过CPI,导致存款居民的财富受到侵蚀,“这等于是补贴了贷款人。”负利率转正以后,银行存款的保值增值功能显现,居民可以从中受益。
此外,CPI低于银行存款利率,一部分存款将流回银行体系,增加银行可贷资金。2月的银行信贷数据也可以间接佐证。2月人民币存款增加1.60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644亿元。
此前的负利率造成了部分资金进入资产市场。未来如果CPI进一步降低,银行对居民存款的吸引力将增加,部分资金会从民间借贷等市场回归到银行体系,带来银行存款的增加,从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唐建伟认为,目前的数据只能表示这一阶段负利率的终结,并不能证明负利率彻底扭转。“因为这仅有2月一个月的数据,其中CPI走低主要由于季节性食品价格变动引起,还需要一段时间来判断。”
他判断,今年全年CPI的涨幅是2.7%-3.3%之间,所以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可以扭转负利率。
(财新记者 邢昀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