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诉人才培养方案量身定做
来源:检察日报
作者:
日期:2012-03-13
点击次数:174
采访感言: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千头万绪,从何抓起是个普遍问题。兰州市城关区检察院的答案是:实现科学发展,创新管理,关键要以人为本,加强检察队伍建设。队伍建设要从干警对事业的追求出发,敢于投入培养人才,放手使用人才,建立人才不断涌现的机制,这是他们给我的较大启示。
2011年11月8日早上8点,我一走进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检察院新落成的办公大楼,就看到面前的电子屏幕上显示:今日9点技术科举行网络信息管理员培训。6楼的会议室里,省检察院选拔参加全国比赛的选手们正在举行模拟论辩赛,6名辩手中有5人是城关区检察院的干警……短短的几分钟,我已经感受到了该院为提高干警素质、打造品牌人才、加强队伍建设带来的勃勃生机。
该院公诉干警的人员结构表和办案数据吸引了我:26名干警中,40岁以下的20名,占公诉干警人数的77%,女干警16名,占公诉干警人数的62%。每年审查起诉的刑事案件均在1200件以上,占全省审查起诉刑事案件的八分之一,居全省之首,起诉到法院的案件有罪判决率达到100%。“检察事业发展,人才是第一资源。‘公诉模式’为我们打造了更多人才。”检察长杨孔永说。
针对公诉干警年纪轻、学历高、素质优的特点,该院启动青年人才培养计划,为年轻干警提高素质、展示才华提供机会。一是搭建主诉带教平台,为每名年轻公诉人量身定制培养方案,指定经验丰富的主诉检察官一对一指导。二是搭建竞赛锻炼平台,尽可能让年轻干警参加各种竞赛,以赛代练。三是搭建办案实践平台,敢于让年轻人挑重担。
通过“公诉模式”,该院培养出“全国巾帼建功立业标兵”副检察长韩荣翠等十多名中层领导,3名优秀人才被省市检察院遴选,2010年被授予全国检察机关先进个人并荣记一等功的王燕昕,更是“公诉模式”培养出的优秀代表。
如今,在“公诉模式”下涌现出的人才正流向城关检察的各个角落,成为检察队伍的中流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