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福岛的人深感内疚”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 日期:2012-03-13 点击次数:148

新井一二三

我小时候读过一本小说叫《日本沉没》,非常畅销,谈到的就像去年大地震、海啸一样的情形。因为这本小说的出版,那时真的有很多人从东京搬到郊区,我有一些同学也是那时候离开东京的。后来,东京没有发生过大地震。但去年的大地震和海啸,是谁也没有想到的,而较严重的还是核电站事故。我们对核电站的恐惧是无可奈何的,这跟对自然灾害的恐惧是不同层次的。

地震、海啸、核电站事故以后,东京人的生活很快就回到正常状态,过的生活也跟过去一样,但是心里面完全不一样了。

前段时间有新的大地震预测出来,日本的很多周刊做了专题,访问了日本的很多名人,问他们:“你是准备怎样对付下次大地震的?”我去读了,想看看有见识的人怎么说。但是绝大多数人说:“认命。”这可以理解,因为很多人如果离开东京,就没办法维持日常生活,他们的工作在东京,他们的家在东京,真正离开东京对很多人来讲不大现实,所以“认命”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另一方面,有小孩子的人大概不会这样讲。像我现在正在带着两个小孩子,我对他们的生命、对他们的安全、对他们的健康和未来都有责任,所以我绝对不能说“认命”,说“认命”的人很不负责。

但具体该怎么办?也是很难回答的问题。能做的事情都做了,比如我们的建筑都是按照抗震要求建设的,就算发生了地震,倒下来的建筑也很少,可是很多人死去都是因为海啸。去年大地震死亡的人中,90%以上的人都是因为海啸而溺死的。

我们的书架上放了求生工具,万一房子倒下来还可以自救。每个家庭都一人一个背包,背包里有水,还有紧急食品、手电筒,以及鞋子。我们能做的准备都做了,但是除非离开日本,我们可能真的没有安全过日子的地方。因为整个日本都在火山上。离开东京,其他地方也都会发生地震。但是离开日本,去哪里呢?那个时候,北京的朋友打电话说,你来避一避,我说三四天倒是可以来避一避,但是要一直回避吗?

就日本政府来说,对他们在核电站事故以后的表现,很多日本人很不满意。其实在他们的表现里面,我们也能看到自己。这就是日本,这就是我们的文化、我们的社会。有人觉得我们有资格去骂政府和政客,或是责怪他们,但假如我们也在那里的话,很有可能也做着和他们一样的事情。

另外一个问题是,福岛的核电都是东京人在用,但是东京没有建核电站,而是盖在离东京300公里的福岛,属于比较贫穷的乡下。我们占了他们的便宜。去年事故发生以后,直接受灾的还是福岛人,现在过避难生活的也是福岛人,很长时间不能回到家乡的也是福岛人,所以我们深感内疚。

(注:新井一二三为用汉语写作的日本女作家,本文由早报记者石剑峰采访整理)

◎ 相关链接

新井坚持汉语写作

早报记者 石剑峰

日本人新井一二三已经用汉语写了近30本书。在中国大陆,她的《独立,从一个人旅行开始》、《我这一代东京人》、《伪东京》已经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据介绍,她的第四部作品《午后四时的啤酒》将于4月推出。经常来中国的新井,这几天来到上海和北京两地,第一次和中国读者公开见面。新井也是第一次看到,原来她有那么多读者。

新井1962年出生在东京,曾就读于早稻田大学政治学系。大学时第二外语她选择了汉语,从此,她的生活都跟中国和中文联系在了一起。1982年,她来到北京参加了为期4周的汉语进修班,这也是她第一次出国旅行,北京成为她寻找世界的入口。“我去北京火车站看见一班列车正往莫斯科出发,那时,我深刻体会到从北京出发可以通过西伯利亚平原到莫斯科,在一刹那间,我发现世界的入口。”

新井是极少数用中文写作的日本人。1994年,新井在香港居住,于《亚洲周刊》担任中文特派员,并在香港多份中文报章写作专栏。较多的时候,她一个月要写50多个专栏。近年新井返回日本,定居于东京,主要以中文写作,推出过多本散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