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所有好东西都应纳入高考

来源:华商报 作者: 日期:2012-03-13 点击次数:158

“我国青少年胸围越来越宽,肺活量却越来越小;体重越来越重,力量却越来越小……”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体育大学校长杨桦建议,在现行升学考试制度下,应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把体育作为中考、高考的必考科目。(3月12日《中国青年报》)

青少年体质状况堪忧,加强学生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毋庸赘言。但

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将体育纳入升学考试科目。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考体检标准逐步放宽,高考录取对于有生理缺陷考生的限制越来越少,并对于考生年龄的限制逐步放开。这其实包含着一种深刻的公共服务理念:高等教育是公共资源,年龄较大的公民、体质较差乃至身体有残疾的考生同样可以分享,教育资源应具有较大程度的“普惠性”。

但凡社会上、学生中出现了什么问题,便有人呼吁将相关教育纳入课堂、纳入高考。殊不知,高考只是一种智力测试,它无法承载太多的功能。也正因为对高考寄予了太多期望,才让高考不堪重负,进而让中小学生不堪重负——比如各种高考加分项目就是这些期望中产生的。在某种意义上,中小学生体质堪忧,并不是因为体育没有被纳入高考,而是因为被纳入高考的其他东西太多。

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关键要在体育之外下工夫。如果学校的体育课不是经常被挤占,那么学生们自然会有更多兴趣、时间和机会参加体育锻炼。

浦江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