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老”与“拼爹”的共性土壤
来源:华商报
作者:
日期:2012-03-13
点击次数:166
政协委员、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原所长景天魁称,应激励啃老族自立自强,取消其享受各种社会福利的资格,以起到鞭策作用。
如果说个别人“啃老”,可以归结为是个别人不争气的原因;可是,调查所显示的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养小”现象,3成左右的青年基本靠父母供养,就不免让人疑惑:会不会是大多数年轻
人靠自我奋斗生存和发展的通道出了问题?
事实上,背靠“爹荫”谋个好饭碗,也算得上是一种“拼爹式啃老”。如果“拼爹”、“血统决定身份”是真实的,年轻人就业与寻求发展的通道不畅通的情况就也是真实的,那么,“啃老族”除了有自身不争气的原因,更有社会奋斗环境不公平、机会不均等的大背景问题。
对于拒绝就业,甘心“啃老”的年轻人,确实应该有一些措施来鞭策;就业难也好,机会不公平也罢,毕竟还没到劳动不能养活自己的程度。然而“拼爹”问题压缩社会发展通道,影响到一批同龄人乃至一代人的心态,会改变他们的生活态度与生存方式,这个问题不能忽略,更不要回避。因此,作为关联现象的“拼爹式啃老”问题,我认为应该作为这个问题的一部分来对待;并且,这个问题如果是无解的,躺在家里“啃老”的现象恐怕很难单独消失——只有有效地疏通就业、发展和竞争的通道,“啃老族”才会积极自觉地走出父母的“怀抱”。
然而说到疏通竞争通道,实现社会公平,又涉及到整体性的社会政策与制度问题,“啃老”现象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是整体性社会问题的一部分,有待于在大层面的改革进程中并行解决或消失。
马涤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