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公务饮酒应采用自上而下的模式
来源:红网
作者:
日期:2012-03-13
点击次数:172
昨天,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表示,全国政府机关饮酒量总和是每年喝一个“西湖”。就此问题,他提出了“关于推进公务用餐和公务住宿改革的建议”,希望我国能取消领导干部直接报销权。(3月12日《京华时报》)
古代的宰相肚里之所以能撑船,是因为宰相具有海拉百川的胸怀;如今的国家公务人员肚里也能“撑船”,并非是胸怀使然,而是因为他们一年可以往肚子里灌满一个西湖的酒。据相关资料显示,西湖平均水深2.27米,水体容量约为1429万立方米,绕湖一周近15千米。当然,这两者还有更大的区别,宰相肚里装的不仅是胸怀,还是一种“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气质;而公务人员肚子里装得却是茅台酒、五粮液、泸州老窖特曲、剑南春等名酒。
也许,喝掉一个“西湖”是一件很随意的事。殊不知,这“西湖”里承载的是老百姓对政府的期望和信任、对国家公务人员和干部形象的看法。当然,还有很多人会拿这一“西湖”的酒,做一个等价的计算,比如,一西湖酒等于多少个希望小学?一西湖酒等于多少个贫困山区孩子的免费午餐?一西湖酒等于……当然,这种由来已久的现象,已引起了很多地方政府部门的重视,并大刀阔斧地出台了“敬酒令”,严禁公务人员值班饮酒、严禁着制式服装到公共场所饮酒……但是收效甚小,公务人员饮酒之风依然盛行,原因何在?
据我了解,一些地方政府的公务人员,较怕的事就是上级检查时的招待,因为,这关乎着一年的工作成绩、领导的升迁、评优评先进的成败,稍有差错就前功尽弃。有时候,遇到来检查的部门多,他们中午得跑好几个饭局陪领导喝酒。在这中间,有的人由于连续性的饮酒,已经出现上火的症状,或者胃肠出现了疾病,为了尽地主之谊让领导喝好,他们一边吃着药一边喝着酒,这种痛苦只有他们心中较清楚。此时,谁如果给他们放个假让其回家休息,他们肯定比什么都高兴,因此,自下而上的遏制公务人员饮酒,似乎是“剑走偏锋”的举动。
禁止公务人员在公务时间饮酒,我认为应该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治理,因为,上是公款消费的源头,下是公款消费的水渠,只要先堵住源头,再填平水渠,才能遏制住这只公款消费的“猛虎”。更重要的一点是,上面来的都是领导,只有招待好领导,让领导喝好了,下面的人才能顺利地要来项目、资金,甚至是前途。在这过程中,如果上面来的领导不喜欢公款招待,不喜欢铺张浪费,不喜欢在酒杯中谈交情,那么,还愁治疗不了公务人员饮酒的问题吗?
如此看来,要遏制公务人员饮酒,不仅要进行自下而上的遏制,也要进行自上而下的治理,更要加强公务人员的健康教育,让他们知道长期饮酒的危害,形成“以茶代酒”的良好习惯;加强公务人员职业素质教育,让他们拥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把心放在为民办事上,考察调研时轻车简从,用餐时不讲排场。长期以往,才能遏制住这股不良的招待之风,也能让那一西湖的酒转化成为民造福的资本。
[作者:魏奇峰]
[编辑:王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