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国家而体育”的四重困境

来源:红网 作者: 日期:2012-03-13 点击次数:182

(李娜微博称“我比赛不是为了我的国家”)

(李娜微博称“我比赛不是为了我的国家”)

北京时间2012年3月12日讯,法网冠军李娜在印第安维尔斯皇冠赛第3轮上演的金花德比中只让同胞郑洁保住两个发球局,途中连下8局并直落两盘轻松获胜。凭借这场胜利李娜终结了自己对郑洁的4连败,可能在第4轮遭遇俄罗斯红粉兹沃娜列娃。赢得德比战的李娜表示自己打球只是想做好网球这份本职工作,而不是为了国家。(3月12日网易体育)

直观来看,这番话在“体育健儿为国争光”的大环境下,实在有些大逆不道。然而仔细琢磨,李娜这样一位个性鲜明的网球运动员,她的赛后感言回归到了体育运动本身,这对我国体育举国体制,是一次很好的反思。

体育运动员要不要为国争光?显然是要的。但是,过多地将为国争光的目标倾注在体育事业当中,给我国体育事业的长足发展,带来了四重困境。

一、全民体育事业发展依旧缓慢。长久以来,我们一直有这样一个错觉:体育方面,为国争光纯粹是运动健儿的事,我们只需要在一旁享受五星红旗缓缓升起那一刹那的快感。为国争光而体育,导致了优质体育资源过度向专业运动员集中。与此同时,公共体育设施增幅缓慢,民众体育场所不足的现状,制约了全民体育事业的发展。古斯巴达人将体育普及到了每一个孩子,获得的是一个强壮的民族,而不是一小支强大的体育队伍。

二、制约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如土家族的“茅古斯”舞,苗族的跳鼓、接龙舞,广西的抢花炮等传统体育项目发展堪忧,成为旅游观光项目。我国各类拳法、棍法等优秀项目,也缺乏全民范围的普及。以为国争光为目标,哪有夺金点往哪扎堆,参赛体育项目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甚至于体制内,诸如曲棍球、冰壶、男子水球,女子蹦床等项目也是在与热门项目的竞争中挣扎生存。

三、淹没了个人的理性诉求。为国争光要不要讲究个人合理诉求?要!然而,从孙英杰到汪成荣,从教练私吞奖金到地方体育主管部门公开“要”钱,中国体育奖金分配制度面临巨大挑战。出了成绩和奖励,首先是国家的,其次是集体的,中国体育体制特色,决定了比赛奖金要收缴集体,进行重新分配这样的强制性规则。这种国家背景下的小集体行为,成为了截留个人劳动成果,抑制个人合理诉求的拦路石。

四、运动员自身素质有待提高。我们不能否认运动健儿在赛场上取得的成绩。但是,过度专注于运动员成绩的功利心理,制约了其自身素质的提高。王濛目前与国家短道速滑队牵手无期,张尚武沦为体育工业废品。国家男篮运动员群殴国外队伍的报道并不少见,中超、中甲联赛动辄打人的事件也不少。国家体委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开始着手于运动员文化、道德修养的提升。只是,只要唯金牌论不止,成绩依然是一个运动员一赛成名的重中之重,这方面的努力就难以取得长足的进步。

因为取得成绩而客观上带来的国家荣誉感,并不是体育事业的真正内涵,强身健体才是运动的本质。当一个国家民众身体素质整体上了一个台阶的时候,获得成绩,自然而然。即使没有取得多优秀的成果,也真正做到了嘉惠于人民。

[作者:公契]

[编辑:王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