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建议“感动中国”走进课堂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 日期:2012-03-12 点击次数:132

  中新网北京3月12日电 (记者 柴燕菲 严格)“爸爸妈妈现在就在我们的面前,你会对爸爸妈妈说些什么呢?”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金华金东区实验小学校长方青12日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像这样每周一节“爱的教育”课,她已经坚持了四年。

  “育才先育人,立人先立德”,方青认为德育教育重要性不言而喻。她建议大力加强爱的教育,要让孩子学会做人,把爱的种子植入孩子的心中,从爱父母到爱人民,从我爱我家到我爱国家。

  对于德育教育方式,方青认为也要创新。方青建议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央视“感动中国”人物故事纳入中小学德育课程体系,走进学校课堂。

  “‘感动中国’的人物就在我们的身边,都是平凡人做的平凡事。”方青认为德育教育就要从身边做起,让孩子们觉得‘感动中国’的品德并非高不可攀。

  全国人大代表、升华集团董事长夏士林连续两年向大会提交《加大公民道德建设,完善公民道德教育体系》的建议。他说,在新时期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应与时代特点相结合,创新公民道德教育的方法。应以文明社区创建、文明行业创建、文明家庭创建等群众性创建活动和各种公益活动为载体,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各种道德实践活动。

  全国人大代表、宁波大学图书馆馆长范谊认为,违反道德,除了要受社会谴责、舆论批评外,还应建立和完善各种约束机制,把道德规范的实施和社会规范管理结合起来,促进人们遵循道德规范,只有这样才能将那些丰富而朴素的美德传承下来,才可能推动道德水准提升。

  来自企业界的赵林中代表很看重员工的“德”——因为能力是可以培训和提高的。他告诉记者,不少跨国企业对员工品德都有要求,包括正直、尊重他人和勇于担当。拥有这样素质的人才,企业发展空间会更大。当然这个企业有公正、有效的评价体系和员工发展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中国作协副主席张抗抗认为,公众目前对社会道德的现状是不满意的,比如在家庭关系中虐待老人、弃婴抛妻,在社会上尔虞我诈、唯利是图、冷漠自私等等,有些极端的案例已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很难相信发生在古老的文明之邦。

  今日中国如何完成道德重建?张抗抗表示要与时俱进。现在倡导学雷锋,这是中国本土化的道德引导,但学习雷锋不能照搬20世纪60年代雷锋事迹,不可简单化,要弘扬的是雷锋精神,不要将做好事功利化。

  “要让德行与爱心成为受人尊敬较重要的理由。”全国人大代表、浙江金华金东区实验学校校长方青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