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幸福”与“农民幸福”感悟
来源:光明网
作者:
日期:2012-03-12
点击次数:122
????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的当天上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让农民无论进城还是留乡,都能安居乐业、幸福生活。”当天下午,胡锦涛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会议,和代表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指出,要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和人民幸福同步提升。总书记总理心系人民幸福,代表委员话语人民幸福,人民群众期望生活幸福,让两会期间“人民幸福话题”再度升温。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这是人民为伟人毛泽东歌功颂德,也是为共产党树碑立传。
????自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提出并实践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聚精会神为人民谋福。经过90多年的艰苦奋斗,华夏大地变化翻天覆地,全国人民生活日新月异。较能说明这点的莫过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那些社会民生领域的“历史性变化”。其中有如覆盖13亿城乡居民的全民医保体系初步形成,农民收入增速再创新高,经过25年努力全面实现教育“两基”目标,2300元作为国家扶贫新标准开启扶贫工作新局面,城镇化率超过50%标志着我国社会结构发生历史性变化,标示了今天民生工作所抵达的较新高度,映照出老百姓在不断加速的现代化进程中享受“幸福提速”。
????提速幸福,就要真正使居民有“增长感”,除了要让工资外收入和福利也一起上升外,还需要调控物价,让工资倍增的实惠落到实处。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提高了百姓的期望值,但要让这样的期望转化成为实实在在的幸福,不仅仅是数字绝对值上的增加可以解决的。要提高职工工资,更要减少居民工资“毛增加”和幸福感“净增加”之间的差值,不要让CPI绑架了人民的幸福感。人民之中农民占绝大多数,没有绝大多数农民的幸福感就没有人民的幸福感,没有人民的幸福感就没有党员干部的幸福感。因此,党员领导干部既要以吃亏为福,又要把不懈追求人民的幸福当作福利;不仅要让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幸福,更要让平民百姓精神生活幸福,切实解决影响城乡居民幸福的突出问题。特别要进一步提升农村文化生活,实实在在地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以前农村每月都有电影放映,还有文艺宣传队进村入寨演出,如今很多地区这已成为记忆;即使现代城市,也有生活无忧之人,金钱富有,精神虚空。
????空虚的不是幸福。幸福看得见,摸得到。幸福有指数,幸福有指标。从国际看,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幸福指数、幸福指标正与GDP一起,日益成为评估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从国内看,广东省2011年公布幸福广东指标体系;江阴市提出建立幸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南京市用63项具体指标给幸福“量”化,并制定幸福都市考核评价体系,以人民幸福为宗旨制订社会政策,用幸福评价政绩,确保人民幸福成为真正的政绩工程。幸福指标体系必将成为深入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
????尤为可喜的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已经勾画出民生值得期待的美好图景,比如今年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编制预算;全面推开尿毒症等8类大病保障,将肺癌等12类大病纳入保障和救助试点范围,M2.5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将“空气质量也是民生”这样的环保民生理念付诸实践。
????“幸福不是毛毛雨,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你也好,我也行,他也罢,争取幸福靠大家。我们应当感恩党和政府、感恩总书记和总理的深切关怀,强化幸福意识,实施幸福计划,付出幸福行动,实践幸福增长,为建设未来更加美好的幸福家园而努力奋斗。(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