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纲就“货币政策及金融改革”答记者问全文

来源:财新网 | 作者:财新网 | 日期:2012-03-12 点击次数:138

  3月12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副行长胡晓炼、副行长刘士余、副行长兼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就“货币政策及金融改革”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根据中国网的直播报道,以下是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兼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答记者问部分。

  华尔街日报记者:

  上周六,中国官方宣布了较新的贸易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数据中显示,中国的贸易逆差达到了一个历史比较高的水平,这是否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已经走向了均衡的水平?贸易数据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会有怎样的影响?

  易纲:

  谢谢你的提问。中国近年来在减顺差、促平衡、扩内需、调结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你刚才注意到,今年1月和2月加起来,我们的贸易是有一个逆差的,至于这个逆差是不是意味着人民币的汇率达到了接近均衡的水平,我以为这至少是一个很正面的迹象。

  从人民币汇率的走势来看,特别是从市场的预期来看,我们有境内的即期市场和远期市场,同时在境外也有NDF市场。从整个预期来看,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已经形成了比较持续的对人民币汇率的双向预期和双向波动。这种预期的双向波动持续的时间较长,范围浮动得也比较灵活,这是一个新的现象。这个现象在今年的头两个月一直还在持续着。所以,我们要不断地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的弹性,无论从国际收支平衡看,还是从市场的预期看,现在的条件是日臻成熟的。当然,至于说什么是市场的均衡汇率,谁也说不准,那要由市场的供求来决定。

  我们清楚表达的一个政策意向是,我们会坚持扩内需、调结构、减顺差、促平衡这样一个方向,同时也坚持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改革、市场供求关系在其中发挥更大作用这样一个方向,我想这样的改革持续下去,汇率形成机制会越来越市场化,这也有利于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和经济可持续的发展。谢谢。

  周小川:

  我补充两点。第一,看待贸易顺差还是逆差,也就是贸易平衡状况,还是需要看长一点的时间段。因为在年初、年中、年尾的时候,进出口商有些活动有一些季节性的规律,请大家注意掌握这一点。比如去年,2011年3月份和4月份中国的货物贸易都是逆差,但是逆差的数字没有现在这么大。较后到全年,中国的货物贸易还是顺差,而且顺差在1500多亿美元左右。因此,可能我们还需要用较长的时间段来进行观察。

  第二,外汇市场上的各种交易商,对每个月所公布的货物贸易的平衡状况是非常敏感的,因此往往货物贸易的数字一公布,市场上立刻就有反应,外汇市场参与者会思考他到底应该买汇还是卖汇,所以您所说的这种现象肯定是存在的。这也是个好事,说明外汇改革经过这么多年的进展,就像易纲副行长刚才所讲的,市场供求关系对于汇率的形成正在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市场供求关系方面,大家观察的一个重要数据就是货物贸易到底是顺差还是逆差,是大还是小。谢谢。

  路透社记者:

  欧债危机对于中国央行持有欧元的外汇储备有什么样的影响?中国央行在希腊债券上所遭受的损失对于今后外汇储备的配置能够产生多大程度的影响?是否会考虑今后将更多的债券配置转向欧元区的核心国家,比如说德国等国的债券,或者在更广的范围内来看,是否有可能购买更多“金砖国家”的债券?

  易纲:

  谢谢你的提问。欧债危机还在继续,较近的情况稍微有些缓解,特别是上个星期五,希腊的PSI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同时欧央行也通过长期的融资操作为市场提供了大量的流动性,从而使得欧债危机暂时有些缓解。但实际上很多问题还没有解决。

  首先,我先说一下对欧债危机的看法。总体来讲,我们是支持欧盟、欧央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解决欧债危机的一系列政策,中国也在这个过程中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就我们的投资而言,大家知道,中国的外汇储备投资一直坚持多元化的货币和资产配置,自欧债危机以来,我们配置的原则并没有改变,继续坚持多元化的配置,继续投资于欧洲的市场,欧元区的市场。在配置过程中,多元化就意味着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样可以起到“东方不亮西方亮”的平衡作用。

  从一个投资组合来看,即使在欧元区的组合和欧洲的组合,我们都做到了保值增值。所谓保值,就是说组合的收益要跑赢当地货币的通货膨胀率,比如说CPI;所谓增值,在超过当地CPI以上,还会有一些收益,这就意味着我们做到了保值和增值。这样一个分散化的配置原则,我觉得是正确的,有效的,不管是在美国的次贷危机、雷曼危机,还是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中,这样多元化的配置和组合的投资理念,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今后我们对欧洲还是抱有信心的,中国的外汇储备是一个长期的、负责的投资者,我们相信欧洲有能力通过自己的资源,同时加上国际社会也给予一定的帮助,较终克服欧债危机,中国将来也会一直是欧洲和欧洲市场的投资者。我想,在克服危机的过程中,也要强调一点,就是要始终把风险防范放在工作的首位,外汇储备的经营原则是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在坚持这样的原则下,我们会继续保持对欧洲的投资。谢谢。

  日本经济新闻社记者:

  请问周行长,日本政府现在准备购买中国的国债,日本购买中国国债对于人民币国际化有什么意义?另外,中国正在逐步推进外汇储备的多元化,进一步增加购买日本国债的可能性是否存在?谢谢。

  易纲:

  中日两国在金融领域的合作一直非常好,去年年底,日本首相野田访华期间,中日两国领导人就加强合作特别是在金融方面加强合作达成了许多共识,包括人民币和日元在跨境贸易中的使用,包括人民币和日元的直接交易,也包括双方在债券市场上互相投资,这同时会支持人民币和日元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我们也成立了一个中日金融市场发展的联合工作组,这个工作组在今年2月20日已经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大家对两国领导人达成的共识都积极地向前推进。中日两国在全球经济中分别是第二大、第三大经济体,又一衣带水,所以我们两国之间的金融合作特别是在债券市场发展上的合作非常重要。

  我们欢迎日方在达成协议的框架下,对中国的债券市场进行投资,同时我们也会在日本国债市场上或者固定收益市场上进行投资。至于说扩大对日元的投资,我们总的原则是这样的,非常希望在一个互利共赢的情况下进行投资。如果说有一个阶段,日方非常担心是不是投资太多了,日元会升值,那个时候我们就会少投资一些;如果有一个阶段,大家觉得各种条件都比较好,非常欢迎互利共赢,我们也可以考虑多投资一些。

  总之,我觉得中日两国在双方固定收益市场上,特别是在国债市场上,这样相互的投资和共同的合作、共同的发展,潜力还是非常大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