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人”解渴还是“拉水”救急?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作者: 日期:2012-03-12 点击次数:206

目前“较渴”的云南该如何走出困境

本报记者 刘孟卓报道

“在巍宝山乡有名的重旱村龙潭玉碗水村子,村民们每天都要下山两三公里背水驮水;而离县城60多公里的牛街乡不少村寨还要到更远的十多公里外的江底运水。在龙街乡富堂的水源点,村民们排队连夜守候,渗出的半碗水都被马上舀干;上学的孩子在路上吃个土豆,都不忍心喝一口水,就为了省水。”这是《中国产经新闻》记者3月4日在云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看到的一幕。

云南目前处于旱季,从2009年秋天以来连续三年,无论是旱季还是雨季平均降水量都比以往小,造成蓄水有问题,也造成了云南这么长时间旱情的发展。

而远在2000多公里之外,在京参加“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民政厅厅长王树芬当被问及云南旱情时,也面露愁色地说:“每次到旱区,看到一些群众跋山涉水背水,心情都很沉重。”

王树芬介绍道,三年连旱,给当地的工农业生产尤其是人畜饮水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困难非常大。今年,全国各地都很渴,但较渴的还是云南。云南三年连旱,全省共有112个站出现不同程度的气象干旱,其中特旱13站、重旱47站。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打井、铺设管道、建设水窖。但降水量太少,三年连旱,按照专家的统计,两年的雨分成三年下了,足足少了1/3。那么,“较渴”云南的出路究竟在哪儿?

>>>下转A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