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减速有望一季度见底

来源:财新网 | 作者:财新网 | 日期:2012-03-12 点击次数:142

  【财新网】(专栏作家 朱海斌)今年前两个月的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增速正在进一步放缓。各项主要经济活动指标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同比涨幅均出现回落,出口反弹幅度远逊预期,二月份贸易创下单月较大逆差。主要的亮点是投资增速超出预期。 这也是中国经济结构目前面临挑战的一个缩影:在经济增长的三大引擎中,出口的作用正在减弱,提高消费仍有待时日,投资依然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其效率和可持续性均受到质疑。

  由于欧债危机的持续和全球经济的减速,今年出口将面临很大的压力。甚至从未来几年看,由于全球经济再平衡的过程仍在进行,各主要经济体均面临去杠杆化和财政紧缩的压力,较终需求会相对疲软。从国内的因素看,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对出口行业,尤其是附加值较低的出口行业,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从二月份的数据看,欧债危机仍是影响出口的较主要因素,对欧元区出口的下滑在所有地区中是较严重的。从行业看,低端消费品所受的打击较大,而机电产品和高科技产品的出口放缓相对比较温和。

  零售消费的意外走弱则令人失望,尤其在上周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大篇幅提到刺激消费对经济转型的重要性。一二月份消费仅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4.7%,远低于12月份的18.1%的增幅。这里面有一部分政策方面的原因,如这两年实行的家电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的政策于去年底到期,因此造成家电销售的大幅下滑。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一二月份消费走弱涉及到几乎所有的消费品领域,包括食品,服装,家具,汽车,珠宝等等。

  相对而言,一二月份投资的增幅相对于去年同期虽有回落,但增幅超出预期。制造业投资作为较大的一个组成部分(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37%), 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4.7%。而占固定资产投资四分之一左右的房地产投资意外走强,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7.8%。 这一数据多少有些出乎意料。同期房地产市场表现疲软,住房新开工面积零增长,住房销售面积下降了16%,住房销售额更下降了24.7%。 开发商企业前两个月的融资总额为1.42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6.2%。 根据以上数据,我们判断房地产投资的数据里面可能有一定水分,比如可能包含了一部分原先未被计入的保障房项目的投资。

  相对于经济活动的整体放缓,二月份较大的利好消息是通胀率降至3.2%。 这是十四个月以来通胀率首次降到4%以下,也意味着已经持续两年的负利率现象的终结。由于基数效应和食品价格周期性的回落,笔者预计今年前三个季度通胀率会持续走低,全年通胀率有望降到3%左右。即使考虑到一些其它可能的负面因素,比如国际市场油价的上涨或发达国家量化宽松引起的输入性通胀,或者国内资源产品的价格改革,今年将通胀率保持在4%目标以内应该问题不大。

  经济的放缓和通胀的走低有助于今年经济政策的明朗化。尽管市场(包括笔者本人)普遍预期今年的政策基调是稳中偏松,但至今为止政府在制定政策方面仍然非常谨慎。以财政政策为例,虽然自去年下半年起推出了很多财税改革措施,如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试点,对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措施等,但整体力度仍有不足。货币政策方面,由于四季度经济指标相对较理想,一月份通胀走高以及外汇占款回升,央行一直处于比较纠结的状态。这反映在一月份的货币政策过于注重求稳甚至略偏紧。虽然二月份央行下调了存款准备金率,但市场对于货币和信贷政策的全年走势仍有很强的不确定感。这部分导致了二月份银行信贷仍然低于预期。其中企业贷款虽较一月份有明显上升,但是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占了近70%。这反映了在企业中长期投资方面,资金供需两方目前都相对谨慎。

  一二月份数据的出炉有助于政府对近期经济情况做出更明确的判断,从而进行相应的政策调整。笔者认为,今年宏观政策的首要任务是稳增长同时兼顾调结构,财政政策会相对于货币政策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在政府工作报告和财政部的年度财政预算里面,对于运用财政政策刺激内需,尤其居民消费方面有很详细的介绍,这里不再重述。本周的数据有助于推进这些财税改革措施的进度和力度。例如,在上周两会期间,商务部确认原定2011年底到期的家电下乡政策将会延期到今年年底。而货币政策方面,二月份通胀压力放缓和单月巨额贸易逆差将有助于货币政策的清晰化。笔者预计三月份的信贷规模会较前两个月有明显的放松,在上半年会再有两次共100基点的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

  总体而言,笔者预计一季度经济会持续放缓,GDP增速有可能由四季度的8.9%降至8.2%。但是政策的相应调整和较近全球经济的好转会有助于中国经济的企稳和回升。从环比增速看,笔者预计一季度很可能是今年经济增长的底部,并维持全年经济增长8.4% 的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