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学者:两岸需营造签和平协议的氛围
来源:台海网
作者:
日期:2012-03-12
点击次数:104
台海网3月12日讯 北京著名台湾问题专家刘隽今天投书中评社,全文如下:
随着马英九连任成功,在没有竞选压力的情况下,马在不同场合发表过两岸签订和平协议之说,特别是选前发表此议题时,遭到民进党的猛攻,马急忙改其口,附加签订和平协议条件。近日,马英九把目前两岸签署的16项协议都归纳为广义上的和平协议。但有专家指出,马所指签订的广义和平协议,缺乏从制度上给予保证。所以说,这种广义的和平协议是脆弱的,它会受制于政治因素的影响。
马本人性格谨小慎微,特别在两岸政治议题商谈上不敢迈步,往往在被动状态下做出决策,而台湾的政治生态对马英九这种性格又起到大制约与影响作用。2014年的“五都”选举,他要考虑,2016年台湾地区选举,他又要顾及。台湾的政治是选举政治,选举政治说白了就是民意政治,而民意政治又受制于媒体政治的影响。这一政治生态使马英九在两岸政治议题瞻前顾后,也直接影响着两岸签订和平协议的进程。而大陆对两岸签订和平协议始终持积极的态度。
一、不妨两岸专家学者研讨先行探路。两岸事务历来是从民间开始运作的,无论是两岸的间接交流,还是直接“三通”,都是从民间社团开始并进而推动促进的。作为两岸签订和平协议这一惠及两岸人民的长远之策、安稳之略,在台当局尚未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可由两岸专家学者以及两岸智库,就签订和平协议之政治对话、政治互信、建立军事互信等内容展开研讨,就其政治议题以论坛、研讨会等形式,不同规模、不同层次地组织专家学者进行研讨,达成研讨成果,供马政府参考。通过专家学者先行研究探讨这一模式,为两岸真正达成政治共识,签署和平协议探路。这一方式有其可行性和可操作性,马政府应抓住岛内今明两年无选举的有利时机,积极开展相关研讨活动,做有益的尝试,为两岸政治对话铺路架桥。
二、媒体跟进,积极引导舆论。台湾是媒体政治。对于两岸专家学者有关两岸商签和平协议研讨会或论坛,特别是对取得的研讨成果,要组织媒体特别是台湾媒体以大篇幅时时进行跟踪报道,渲染氛围,详细解读研讨成果,让民众及时了解研讨成果。媒体要立体式全方位地对研讨会或论坛进行重磅报道,使之成为两岸媒体关注的焦点,积极地引导舆论,使商签和平协议成为吸引民众眼球的热门话题。通过媒体大量的宣传报道,让民众能够理解签订和平协议是长久之策,有利于台海的和平发展,有利于惠及民众的和平红利得到有力保证,有利于台湾经济社会发展和整体实力的提升。在正确的舆论导向下,积极地引导民意,为两岸签订和平协议营造民意氛围。
三、民意趋势决定签订和平协议的进程。对于台湾民意决定着选举的政治生态,所以民意也决定着台当局出台政策方针走向,签订两岸和平协议,同样需要民意的广泛支持。因此说,通过媒体正确地引导民意至关重要。当两岸专家学者取得和平协议研究成果时,当这些研究成果通过持久地、广泛地、重磅地宣传,使之家喻户晓,让广大民众知晓签订和平协议将为台湾带来更多更大利好时,更有利于台海的安稳,民众就不会有“政治恐慌”,就会支持两岸签订和平协议。有了民意基础,就会促成马英九下决心触及两岸政治议题的商谈,两岸签订和平协议的步伐和进程将会加快,届时就会水到渠成。
综上所述,机遇靠两岸人民共同创造,但把握机遇开启两岸政治对话,更好地造福于两岸人民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