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上市公司投资回报难保障 小股东直言很受伤
来源:金融投资报
作者:
日期:2012-03-12
点击次数:138
资本市场20年,多少小股民的权益受损,要么忍气吞声,要么力量弱小,维权无门。现在,“3·15”维权日又将到来,本报结合非上市公司业绩不稳、股民维权难的现状,教股民如何维权?
“公司还在不在,经营状况怎么样,这几十万的投资可是我的养老钱啊”;
“公司有没有分红?我那会儿可是联合几个朋友和亲戚买了他们的股份”;
“什么?公司已经破产了,那我这钱看是没戏了,股权证也只有压箱底了,哎!”
……
记者经常接到上述类似的电话询问,对非上市公司的投资,曾经他们是对公司的发展抱有无比的希望和憧憬,然而时光流逝,他们剩下的只有失望、叹气和那一张张压箱底的股权证了。
股东大会、分没分红、公司经营状况如何,是这些投资者较关心的问题。近日,记者经过多方寻找,整理了四川非上市公司从2008年—2010年度的分红方案,发现不少公司从未召开过股东大会,而其中还有一些耐人寻味的现象。
现象一:
从未分红
出川开会费用伤不起
代表企业:海斯凯
成都海斯凯华侨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自2004年起,每年都召开了股东大会,并对股东大会的相关信息进行了披露,但即便如此,投资者翁先生还是对海斯凯的股东大会有微言。
“海斯凯虽然每年都召开股东大会,但是召开的地点我们很难到达,”谈及原因,他非常气愤地说到,“开始几年,公司还在彭山、西昌等地开股东大会,虽然有点远,但我们还是可以尽量去参加。不过,从2007年度的股东大会起,股东大会就在省外开了,而且交通费、住宿费自理,我们小投资者是真的伤不起啊。”
记者查询相关资料发现,海斯凯2003年股东大会是在公司会议室召开,2004年度、2005年度股东大会选择了彭祖山风景区召开,2006年度股东大会在西昌召开,而从2007年度的股东大会开始,开会地点就都选择了省外,2007年度、2008年度股东大会在云南澄江县,2009年度股东大会在湖南吉首市凤凰县、2010年度股东大会在福建厦门。
“公司的经营状况我们只有通过股东大会来了解,但海斯凯这么多年都没有分过红,如果再让我们自己出费用到外省去开会,这实在划不来,”这位翁先生甚至戏谑道,公司是借召开股东大会之名,员工集体外地旅游。
现象二:
通讯形式开会
经营状况难了解
代表企业:长河科技
四川长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基本上每年都召开了股东大会,但至今仅在2003年度分红0.06元/股(含税)。此后,长河科技从未分过红。
而更令投资者黄先基郁闷的是,“长河科技从2004年度的股东大会便均开始采用通讯方式召开。”长河科技采用这种通讯会议的方式,股东到公司审阅会议文件,然后领取《通讯表决票》,然后将《通讯表决票》在规定的时间返回公司,逾期长河科技就将视为同意议案处理。
据黄先基说,长河科技开始时供股东审阅的议案还有利润分配方案,但后来就只有董事会、监事会工作报告和财务决算报告了,“那些财务报告对于我们一般投资者而言,看起来比较头疼,在公司里面看也不太方便,我们更想拿走后自己研究,而且分不分红对于我们来说更为直接。”
现象三:
“坏人效应”作祟
“好人”公司不再分红
代表企业:
华明玻纸、会展中心、新气象
有一些四川的非上市公司,曾经多次给予股东分红回报,但后来却没有再分红,相关信息也没有进行及时披露。
比如,成都华明玻璃纸股份有限公司从成立后,曾多次给予投资者回报,共计分红7次,共计分红0.616元/股,“但从2008年度起,华明玻纸便未分红,也未进行相关信息披露,是否召开过股东大会,公司经营状况如何,我们无从知晓。”有投资者告诉记者。
类似的情况是,成都会议展览中心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会展中心)1999—2006年度持续8次分红,共计分红0.2832元/股,此后再未分红,也未进行相关信息披露。“这几年会展业在成都发展得非常好,但公司却不分红,真搞不清楚是没钱分还是不想分。”成都一位投资者廖旭如是说道。
另外,成都交大高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在1998年度分红0.0865元,1999年度分红0.088元,2001年度分红0.04元,2003年度分红0.0192元,后来虽然没定时召开股东大会,及时进行信息披露,但已经多年未给投资者分红。
对于上述现象,廖旭谈到,“其实这是‘坏人效应’在作怪,曾经召开股东大会,给投资者分红的公司,发现其他一些公司没有召开股东大会,没有给投资者分红,也并未受到任何处罚和质疑,于是,这些曾经的‘好人’公司也跟着‘坏人’公司学习了。”
廖旭认为,四川的非上市公司就应该向剑南春、乐山无线电、成都彩虹、八益家具这些公司学习,剑南春每年分红0.30元/股;乐山无线电从之前的分红0.20元/股到后来的0.40元/股,多年来持续分红;成都彩虹多年来准时分红;八益家具从1998年开始连续13年分红,额度不等,共计分红1.507元/股。“我们羡慕持有剑南春、八益家具这些优质而规范运作公司的投资者,年年分红,四川其他的非上市公司应该争当这样的‘好人’。”
现象四:
公司破产拍卖
重组后好日子却无份
代表企业:蜀乐药业
“我投资近20万持有蜀乐药业,如今已经打水漂。”谈及当时购买的蜀乐药业,吴维宪颇为无奈。
他告诉记者,2008年4月17日,犍为县人民法院根据债权人犍为县星光煤矿的申请裁定受理四川蜀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破产清算一案。经该院审查,截止2008年4月30日,四川蜀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资产总额为3710万元,负债总额为1694万元,所有者权益为-13233万元,资产负债率为456.61%。犍为县人民法院认为,四川蜀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不能偿还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符合法定清理债务条件,应当宣告债务人四川蜀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破产。依法规定,犍为县人民法院于2009年5月25日作出民事裁定,宣告四川蜀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破产。
“蜀乐药业以前的生产状况不错的,公司是由原乐山第二制药厂于1992年进行股份制改制设立,曾经是四川省的‘小巨人’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也曾是西南地区较大的大输液生产基地,我是看好了公司的大输液行业前景,当时科伦药业还没有成气候,可如今科伦药业都已上市,而蜀乐药业却破产了,在蜀乐药业的投资上,不是‘蜀乐’还是‘输了’。”吴维宪说到此处还是有些不甘心。
他告诉记者,2006年初,四川百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以2000万元获得了蜀乐药业的控制权,并成立了四川国瑞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由国瑞药业收购蜀乐药业全部经营性资产,期间,百利药业的收购遇到了一些问题,2008年,蜀乐药业正式破产,而国瑞药业通过拍卖获得了蜀乐药业的绝大部分生产经营性资产以及商标专用权,并将其全部注入国瑞药业。
“国瑞药业现在的经营状况还不错,”吴维宪告诉记者,有一些报道显示,国瑞药业规划逐步达到销售收入10亿元,实现利税2.8亿元。“不过这样的好日子我们这些曾经的蜀乐股份投资者是没法分享了。”
其实作为经历过红庙子时期火爆交易的投资者来说,吴维宪曾经持有过不少的非上市股权,现在也还持有乐山无线电这样的绩优股。分析蜀乐药业的破产,他谈到,作为一个非上市企业,蜀乐药业的大股东仅占51%的股份,其余49%为散户股东,致使大股东责任心不够,经营管理动力不够,短期行为严重,甚至在遇到危机时,导致大股东放弃有效经营,这也无疑让小股东承担了更多的风险。本报记者 唐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