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扶贫攻坚战:改进干部作风是关键
来源:红网
作者:
日期:2012-03-12
点击次数:134
围绕武陵山片区扶贫开发、县域经济发展、作风建设等情况,3月7日至9日,省委副书记梅克保赴武陵山片区县慈利、桑植县调研。他强调,要积极抢抓机遇,增强自我发展意识,因地制宜,扎实推进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工作。(3月10日《湖南日报》)
湖南是个农业大省,农村人口达5456万人,占全省人口总数的82%。要使全省人民奔小康,关键是农民奔小康,因而湖南始终把“三农”问题当作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发展生产当作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采取了一系列扶植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措施,从粮补、种补、综补、农机补、油菜补、能繁母猪补等等,农民的收入有了显著的提高,贫困化人数日益减少。但是因为基础不一样,自然条件不一,加之严重的自然灾害破坏,“因灾返贫、因灾致贫”现象时有出现,因而,扶贫任务仍然艰巨,丝毫不能放松。
贫困农民要摘掉“穷”帽,走向富裕之路,除了自身要自强自立,靠自己的双手来改变,还得靠外力的作用。这个外力除了“户帮户,村帮村”之外,还得靠干部的引领,干部是群众的引路人,其作风好差,对一个地方农村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
扶贫主是要抓重点,排难点,以点事面,以典型引路,立足于当地的传统优势,地域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不仅眼睛要盯在种植业,养殖业上,还要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旅游农业,不仅要走农业发展的路,还得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视野要宽,立意要新,多方面,多渠道的去引导。
扶贫攻坚战是一场硬仗,按照老的战术,旧的模式进行显然难以取胜,这就得要有新的谋略,新的武器实施,首要之点在于转变职能,变简单的管理为提供优质的服务,变单纯的输血为多方造血,再则,要摸准农村的脉搏“对症下药”,了解农民需要什么,缺什么补什么,这个补,既要从资金上、政策上给予扶助,更重要的是用新技术,新的观念去引导和指导,提供产、供、销进行一条龙的服务。
干部是扶贫攻坚战的指挥者,要指挥好,就得做到心中有数,“走访群众听民声,深入基层解难题”,深入农村,深入群众,掌握第一手资料,干部又是扶贫攻坚战的参与者,还得走在前,冲在前,这就得要有责任意识,担当意识,把扶贫当作是自己事,设身处地的帮农民脱贫致富,扶贫效果好不好,群众富裕水平高低,是检验干部水平高低,作风扎实的试金石。
“在贫困地区,不怕经济贫困,就怕思想贫乏、作风松垮”。常言道“干部干部先走一步”,这就从办公室走出来,到较困难的地方去,到贫困的地方去。扶贫在此也是一次考验,不仅是扶贫效果,也是对自身思想和作风的考验。
[作者:李之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