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治理,环保和人文的双重命题
来源:红网
作者:
日期:2012-03-12
点击次数:128
纵观人类文明史会发现,河流和文明的关系是非常奇妙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孕育了灿烂的西亚的两河文明,莱茵河让巴黎两岸有了左岸右岸的美称,恒河让印度文明源远流长,黄河和长江流域共同哺育了中华文明……那么,每一位湖湘之子心中的湘江就不仅仅是一条可以运载游轮货船、发电供水的河流,她更是一种文明的符号和精神的图腾。
楚汉名城长沙城中能拥有一条如此美丽的大河无疑是天赋美景,“独立寒秋,湘江北去,看橘子洲头,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湘江之美,不仅仅秀美更充满人文气息。不过让我们掐腕叹息的是湘江一度被高度污染,在1966年,湘江一度检测出铅、铬、锰、锌等重金属,1978年,湘江成为国内污染较严重的河流之一,1990年之后,湘江水质日趋恶劣,江边工业化导致的重金属污染严重地侵蚀着我们的母亲河。湘江,已经不堪重负。
在《中国经济周刊》的报道中,记者如是分析,湘江水质污染,有粗放式经营、科学技术落后、历史沉重包袱等客观原因,也有长期当地高污染企业和政府“躲猫猫似的”的拉锯战。
经济利益和环境保护这场博弈中,究竟谁才是较后的赢家?湖南省委省政府给了我们一个坚定的答复。环境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湘江治理刻不容缓,长抓不懈。
在较近的两会媒体开放日上,湖南省委书记周强对中外媒体介绍了湘江治理的情况:在去年,国务院正式批复了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专项规划,这也标志着湘江治理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一年来,我们制定了治理实施规划,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治理举措,尤其注重从源头进行治理,对株洲清水塘、湘潭竹埠港等重点区域开展了集中整治,一批涉污企业被限期整改或强制关停。“湘江综合治理虽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全省人民看到了治理‘母亲河’的希望,大家空前高涨的热情是我们较大的信心。”周强书记动情地说。不仅如此,湖南省长徐守盛更以坚定的誓言“如果达不到目标和要求,到时候我和湘江沿线的干部要一起受到问责”回应了有关记者的提问,充分彰显出湖南省委省政府治理湘江的决心。
多美啊,一条充满人文气息的纯净澄清的河流环在岳麓山下流淌,温柔地包围着橘子洲,“水陆洲城”的独特景观让中部城市长沙有了一张靓丽的名片,更重要的是,湘江水哺育出来的城市子民有着更审时度势、心忧天下的胸襟和情怀,这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一个地域的精髓。正如周强书记的人文解读:“湘江是一条流淌着文化和哲学的河流。我们也期待着湖湘文化随着一江碧水,向北入长江、汇大海,走向世界。”
文化的命题是多元化的,所以在文化强国的坐标图上,不可或缺高尚的人文情怀、良好的道德风尚和与时俱进的公民责任和素质。一条湘江的治理不仅仅止于环保的命题,更赋予更多文明的内核。这是观念的进步,更是执政水平的进一步人性人文化。
[作者:刘凌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