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开博”也是一种深入基层
来源:红网
作者:
日期:2012-03-12
点击次数:130
蔡奇,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长,“粉丝”620余万,微博近5000条;郑继伟,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副省长,“粉丝”110余万,微博1600余条;伍皓,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州委常委、宣传部长,“粉丝”620余万,微博1万余条。去年以来,一些充满个性、“粉丝”众多的官员微博在网络上涌现,上述几位尤为引人关注。两会期间,新华社记者与这些官员以及一些全国两会代表委员面对面,展开了深入探讨。(3月10日新华网)
官员要不要开博,是不是作秀,有利还是有弊,网上一直争论不休。从较初的人大代表公开邮箱,到官员上网回答网民提问,再到如今的官员开博客、“织围脖(写微博)”,官员的这类行为被不少网民定义为“亲民举动”。虽然有网友质疑“官员开博秀真言有作秀之嫌”,但是不少人对此态度明确:即使是作秀,也是一种进步,起码说明他们心中有人民。
笔者也支持官员开博客,学会上网、用网是一名领导干部必备的执政能力。正如伍皓所说:官员开微博能带来多种好处。一是主动发布政务信息,让公众知道政府在想什么、在做什么,消除误解,取得共识。二是可以解疑释惑,澄清谣言。微博容易成为网络谣言的集散地和放大器。对谣言进行及时澄清,可以增强政府的公信力。三是利用微博问计于民。拟订一些政策措施时可以先在微博上征求意见,使决策更加民主科学。
在互动活动中,记者问:领导干部的基本功是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开博对领导干部的工作能不能起到推动作用?会不会影响领导干部的“正业”?蔡奇说:微博是一个阵地,已经成为沟通民意的新桥梁纽带。领导干部不想“OUT”,就该上网开微博,承担意见领袖的责任。我们应该占领这个阵地,主动进入,全面发声。在现阶段,对官员微博应该“管用并举,以用促管;郑继伟回答:应该鼓励官员开微博,我实实在在地感觉到微博上一小批人的话语权力量远大于大部分“沉默的人”。官员微博是在互联网发展背景下应运而生,有利于加强官员与百姓沟通;伍皓回应:官员开微博很有必要。当前,很多社会问题通过互联网的渠道表达,领导干部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执政,而微博则是较新的互联网传播媒介。官员开微博,有助于形成微博舆论场中的言论平衡。
是的,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深入基层、问计于民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领导干部开展工作的基本功,这个传统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可是基层在哪里?不仅在广大农村、在厂矿企业、在街道社区,更在互联网上。作为第四媒体的网络,以其开放性的结构使之成为一个非常高效的信息渠道。网络拥有web网页、E-mail、bbs、留言版、博客等多种传播样式,日夜涌动着囊括社会动态生活万象的海量的快速更新的新闻,网络言论更是在整体上具有超越任何传统媒体的尖锐性和自由度,所有这些,都为各级官员特别是高级官员了解社会真实民意提供了相对高效的渠道。可以说,如果每天上网浏览一下各大网站的新闻和评论,领导干部们就很容易了解本地区本部门的施政举措的真实社会反响,从而为行政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
时任江苏省委书记的李源潮曾说过一段话:“看来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不仅有个观念问题,还有个方法问题,方法正确了才能了解到真实情况。”怎样获取广泛而高效的信息渠道,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方法问题”。实践证明,“官员开博”不是作秀,其实是一种深入基层的作风和方法。领导干部通过“网聊”,不但可以使领导干部以更加亲和的形象和网友交流,听取意见,也可以使官员在较快速度和较大限度了解到真实民意的同时,通过梳理与滤析,为自己的行政、决策提供依据。加上网络发言的匿名性、即时性等特点,让许多的意见要比现实语境中来得更尖刻、更准确、更及时,从而也具有更可靠、更便利、更有效的参考价值。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官员开始尝试借助互联网,搭建“民情官意互动通道”的做法值得提倡和发扬。希望继续努力,改变更多的人和更多的事情,不断改善党群干群关系,推动各项工作健康快速发展。
[作者:吴展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