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理财受青睐 购买把握三原则

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 作者:中国经济新闻网 日期:2012-02-07 点击次数:130

  过了一个春节,口袋里还剩钱的人应该在想怎么理财吧。节后市民对理财需求有明显增加,特别是短期产品增长幅度达到平时的一倍左右。而银行方面,也铆足了劲做好各种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及营销方案来吸引市民眼球。

  “尊敬的客户,我行正在发行稳利系的短期理财产品,79天,5.4%年化收益率,5万起购,代码×××××,额度有限,预约从速。”类似的短信你较近一定收到不少。某商业银行表示,节后市民对银行理财产品的需求确实有所增长,特别是短期产品增长幅度达到平时的一倍左右。相关责任人说,春节前后是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的旺季,节后这两天接待的客户比以前多了不少,选择短期银行理财产品的特别多。春节前后个人年终奖、年终分红等集中发放,造成了短期理财需求的旺盛。同时,目前股市行情欠佳,客户也会多选择期限短、相对稳健的银行理财产品。“春节后一般都有前期的理财产品到期,你不推新产品别人就会推。”工商银行某理财经理解释了为何银行理财产品春节前后密集推出的原因。可见,各家银行都瞄准了节后市民手里的那点钱。

  业内人士也提醒,有不少市民认为,目前股市低迷、楼市限购,银行理财会更稳健一些。但银行理财产品绝不都是包赚不赔的。中国银行的理财经理说,春节前后很多市民选择期限在30至40天、预期年化收益率4%的短期产品。他建议市民,选择理财产品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以及参照市场利率而定。购买时务必看清产品说明书,了解投资方向。了解银行理财产品合同中的风险条款,在阅读说明书时要把握好三个原则:

  第一,“由后及前”,即先看说明书的后面再看前面,因风险提示大多出现在说明书的末尾;

  第二,“由浅及深”,因浅色字是被故意淡化的,避免被投资者过分关注;

  第三,“由小及大”,先看小字,再看大字。多数情况下,潜在的风险和可能发生的亏损会被隐藏在小字号的说明文字里,预期较高收益率并不代表实际收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