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医闹,莫把医院“江湖化”
来源:红网
作者:
日期:2012-03-11
点击次数:140
上月,东莞市政府出台规定,医院保卫室可配钢叉、催泪剂等攻击性装备对付“医闹”。该措施经媒体报道后,在网络上引起了热议。其中以反对声居多。多数人认为医患纠纷都是患者弱势,没必要把医院建成“堡垒”。(3月10日《成都晚报》)
医闹,不等同于医患纠纷,却是一种根植于后者之上的违法行为。一直以来,这种现象都令卫生部门和公安机关头疼,关于解决医闹问题的讨论也未休止。但是,多管齐下的措施,依旧无法根治痼疾。在这种情况下,东莞市政府用规定为医院保卫室武装,企图“以暴制暴”,笔者认为,医闹不是武林之争,所以莫把医院“江湖化”。
2009年的“黑色六月”,5起医闹事件震惊全国,造成了恶劣的影响。一时间,各级部门都开始注意这个现象,争论激烈,措施频发,但是效果欠佳。时至今日,在医院的门口,时不时还是可以看到患者闹事的情况。
以新闻中的东莞为例,2009年至2011年期间,共发生医患纠纷共755宗,其中“医闹”事件118宗。118宗,数字惊人,影响更坏,也因此,东莞政府出台规定:医院保卫室可配钢叉、催泪剂等攻击性装备对付“医闹”。此规定一出,立即引来大多数网友的反对,舆论的矛头对准了强势的院方。
的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政府出台规定的初衷即是保障医生和医院的合法权益,但是,采用无异于医闹者的方式,试图用钢叉、催泪弹将医院建成“碉堡”,这种权利防守,不仅不会起到震慑医闹群体的作用,反而会恶化医患关系的紧张局势。
医闹者多为无业人员,这一群体的存在,依赖于当前医患关系不平等的困局。在医疗事故中,他们教唆部分患者家属,制造“人多力量大”的曲解概念,提倡“正义”,背后却是经济利益作祟,中饱私囊。这恰恰反映出,我们的医患双方信息不透明,而且由于医疗系统的弊端的存在,患者家属对于医生的神圣性产生质疑,尊重不再。
处在医患关系恶化的泥淖中,如果单纯依靠“武装”医院的方式,虽然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医生权益,但是,要想切实改变医闹现状,消除医闹势力,让医生不担心自己的人身安全,不出现“戴钢盔”上岗的医生,却不是上策。而且,将医院“江湖化”的规定,也是对执法部门的讽刺。
为今之计,莫过于重拾法律武器,加强执法监管。其次,政府也应该建立相应的医疗纠纷处理部门,排解患者在医疗事故中的恶性情绪,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让医闹人员无的放“矢”。同时,医院也应该净化自身,加强对医生的职业教育,杜绝医疗腐败,减少医疗事故。
[作者:庄滨滨]
[编辑:王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