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战略的考验

来源: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作者: 日期:2012-03-10 点击次数:134

⊙记者 邱家和

在2012年料峭的春寒中,人们对艺术市场的热情却依然不减:在上海,苏富比开始了其在内地的巡展,虽然遭遇持续近一个月的连绵阴雨,但展览现场早早就人头攒动;在北京,保利高调组织了海外征集拍品的成果展,吸引了市场的高度关注。

在这些表面的热闹背后,是中国艺术市场冷峻的现实:从2011年秋拍市场陷入调整行情后,拍卖公司的生存环境变得十分艰难:一方面是买家对市场抱着观望心态,出手谨慎;另一方面是卖家对藏品的惜售心理,捂紧筹码;两方面的因素使拍品征集的难度陡然加大。因此,海外征集成为突破口。正如北京保利执行董事赵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所指出的,海外的收藏一方面收藏时间较久,不是市场上反复上拍的“老面孔”,一方面要价也比较低,因此他们瞄准海外华人收藏,从2月1日起开展了全球16国(地区)的海外征集计划。

这样做的动力,就是在市场进入周期性的低谷后,继续坚持精品路线。毋庸置疑的是,在市场处于低潮时,能否继续坚持精品战略要经受严酷的考验。在这方面,近两年迅速崛起的内地拍卖公司与国际拍卖业巨头比还处在劣势。如苏富比一贯坚持精品战略,这次针对市场调整行情推出的春拍大餐更是鲜明地加以突出。其拍卖的各大门类都是精品领衔:如中国工艺品部分:御瓷有北宋汝窑、明宣德高足碗等罕见精品,文玩有水松石山房主人以及法国收藏家的一批文房珍玩;中国书画有齐白石的金箴屏风;20世纪中国艺术有赵无极的系列拍品;当代艺术有张晓刚的早期代表作;甚至“新收藏”的珠宝、手表、洋酒也有令人刮目的精品。如此整齐的阵容表明,苏富比春拍的征集工作几乎未受市场调整的影响。这些,无疑得益于苏富比作为跨国公司的国际性。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国际性不仅取决于拍品的来源,也取决于买家群体的构成。正如仇国仕回答记者提问时所说的,今年春拍他们的征件策略作了调整,反映在拍卖图录上就是与近年来市场的流行风格背道而驰,回归传统的品位。这是因为今年春拍的艺术市场,近年来追捧清三代御瓷的内地买家会缺席。好在苏富比的买家群体还包括香港、台湾地区与东南亚等地的买家,所以他们针对这些买家力推北宋汝窑与玫茵堂收藏中的明代御瓷。

相对而言,作为2009-2011这3年的市场周期中风云际会的弄潮儿,北京几家大拍卖公司的国际化虽然都在上一轮周期中起步,但与国际拍卖业巨头比还属于学步阶段,而内地艺术市场过度依赖书画市场、过度依赖本地买家等倾向性问题,都使它们在抵御市场周期性波动中处于下风。因此,保利这样全线出击海外征集,也许代价很大,也许收效不大,但精神可嘉。水落石出,低迷时期更需要坚持。只有坚持才能战胜周期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