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建议加快养老产业体系建设 大力发展社会化养老机构
来源:法制日报
作者:
日期:2012-03-10
点击次数:138
本报记者 张媛
79岁的周勤长曾是一名军人,后来到银行工作,如今已经退休19年。两个子女工作很忙,偶尔周末和过年才能回家。平日里,周勤长和老伴两个人守着空荡荡的房子,总是感到空虚寂寞。
去年,周勤长去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长者服务中心体验了一次之后,就成了服务中心的常客。他告诉央视今日说法两会特别节目《小撒探会》的记者,中心的养老活动贴心又丰富,他们老两口不再感到孤单了。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家庭小型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养老问题也日渐凸显。”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介绍说,未来家庭养老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和压力。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社会化养老机构作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迫在眉睫。
“依托社会力量建设老年服务中心是民政部现在大力倡导和推行的,今后在这方面要走民建公助、公建民营的道路。”窦玉沛透露。
对于养老问题,著名作家梁晓声委员也深有感触。
“从大年三十到初二,我都是在四川农村度过的。现在农村就剩下老人、孩子和狗,我们形容这是‘空巢农村’。如何更好地关爱空巢老人?我认为首先要像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对低保、五保的农村人口实行慰问式温暖补助,并且尽量制度化;其次,把农村老年人口纳入社会保障系统,建立类似农村老年人生活保障金这样的基金;较后,在乡镇建立类似城市家政服务的养老机构,只要有人报信说老人病了,马上就有工作人员过去照看。”梁晓声说。
沈阳何氏眼科医院院长何伟委员则建议,政府应加快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的体系建设,在资金投入、准入制度、人力资源搭建和产品开发等方面彻底全面地解决养老问题。
联想集团总裁杨元庆委员则表示,从整个社会层面来说,应该对居家、社区和养老机构等资源进行合理配置。老人较愿意的肯定是居家养老,有儿孙的照顾他们不会感到孤独,而且会有一种幸福感和满足感。但是如果现实条件不允许,就应该大力发展社区养老,开办养老机构。
本报北京3月9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