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等重大疾病将明确最高限价
来源:每日新报
作者:
日期:2012-03-10
点击次数:154
昨天,记者从市卫生局召开的医政、医管、药械、应急多部门2012年工作会议上了解到,今年本市将提高居民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推进儿童先心病、儿童白血病、慢性终末期肾病等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工作。预约诊疗方面,除继续“医指通”预约覆盖范围,还将探索如建立公用电话平台、借助银行服务系统等其他预约方式,方便市民就医。同时今年全市所有三级医院中60%以上的病房均将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探索多种门诊预约诊疗模式
今年,本市将推出多样的门诊预约诊疗服务,优化诊疗流程。继续扩大“医指通”预约覆盖范围,同时探索其他合作方式,如建立公用电话平台、借助银行服务系统等,进一步增加门诊预约方式。三级医院全部开展预约诊疗服务,二级医院按需开展预约诊疗服务,逐步增加预约号源占门诊总号源的比例,力争专家号全部实现预约。同时,鼓励医院和医生分时段坐诊,引导患者分时段就医和错峰诊疗,减少门诊接诊压力,推进“先诊疗,后结算”模式。
本市医疗机构逐步推行全时段应诊,开展无假日门诊。三级医院全部开展无假日门诊工作,二级医院按需开展无假日门诊工作,同时鼓励医疗机构采取早开诊、晚闭诊、中午连诊等多种措施,逐步延长门诊时间,实现全时段应诊。
实施重大疾病规范化诊疗项目
今年本市将提高居民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推进儿童先心病、儿童白血病、慢性终末期肾病等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工作,实施重大疾病规范化诊疗项目。针对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肾衰等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疾病,制定相应临床路径、诊疗指南和技术规范,建立疾病诊疗登记系统和技术培训基地,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明确较高限价,实施按病种付费。组织开展技术规范性评估,推进规范化诊疗工作,开展重大疾病医疗服务工作,发挥区域协作中心技术指导作用,提高医疗服务能力。
同时,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坚持“宽进严出”的标准,推行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改进管理手段和措施,持续提高临床路径入组率和入组后完成率,实现同病同治的标准化诊疗过程,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杜绝大处方等问题。同时,探索以临床路径为基础的单病种收费管理模式。
三级医院60%以上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今年,本市将继续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的服务模式,加强护理内涵建设,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全程、全面、规范化的优质护理服务。以岗位管理为切入点,逐步完善符合护理专业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建立持续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的长效机制。全市所有三级医院至少在60%的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并达到卫生部规定的优质护理服务标准。二级医院中,60%的地(市)级医院和30%的县级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探索建立急慢分治医疗服务模式
本市将加强医疗机构管理,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在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上,今年将开展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示范区的试点,组织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培训,指导各地合理确定医疗机构的功能、数量、规模、结构和布局。发展康复和长期护理服务,探索建立急慢分治的医疗服务模式。
加强区域医疗中心规划布局建设,启动国家级、省级和地市级区域医疗中心规划设置,探索建立以区域中心为核心的上下联动双向转诊工作机制。加强医疗服务体系中薄弱环节的建设,如院前急救体系、儿科医疗服务体系和地市级医院的建设,以及县级医院重症医学科、病理科、急诊科、手术室和血液透析室等关键科室的建设。
同时,本市还将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推进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探索建立分层级医疗、分阶段康复的工作模式。
推动远程医疗会诊 资源辐射县级医院
此外,本市还将加强医疗机构监管,按照部颁标准和实施细则,对本市现有35所三级医院和符合区域卫生规划的部分二级医院进行三级医院评审工作,并推选国家级优质医院候选医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和县级医院综合改革,重点推进出台三个县人民医院取消以药养医机制等综合改革方案。推进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建设项目,大力推动县级医院与城市三级医院开展远程医疗活动,逐步实现远程会诊、远程诊断、远程检查和信息共享等,充分发挥优质医疗资源的辐射作用。加强对医院信息化工作的指导和管理,研究制定医疗服务信息监管的总体框架,遴选确定医疗服务监管信息指标,初步建立医疗服务监管信息系统和信息报送评价制度。
继续推进电子病历试点工作,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促进医院内部医疗信息安全共享;探索建立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促进同级医疗机构之间信息共享,探索医院电子病历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相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