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营报-中国经营网
作者:吕静
日期:2012-03-10
点击次数:132
关键问题
胶片产业衰退、重新转型后新产业的前景不明、人员管理和公司战略在面对改革时适应力存在 挑战。
活力因子
决策层果断推出因地制宜和高瞻远瞩的改革策略、新产业之间碰撞出新的模式、各种产品创新值得期待。
富士胶片集团总部大厦位于东京繁华商业区六本木中央城,这里不但是东京较豪华的商业区,还融合了使馆区、艺术区等多元文化中心。
而在富士胶片控股株式会社社长兼CEO古森重隆的会客室中,贴着一幅中国的书法。这是古森重隆游览寒山寺时,一位与他极其投缘的书画大师赠与其的礼物。当时大师问他:“你想要什么字。”古森重隆不加考虑地蹦出一个词“勇气”。
事实上,古森重隆并不是一个冲动之人,之所以不假思索,是因为富士胶片的重生与他个人的经历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部极其震撼的“勇气”史。
不改革就沉没
日本算是亚洲地区危机感较强的国家,令人诧异的是,富士胶片的危机感竟然从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始,那时正是日企雄霸全球的黄金时期。
富士胶片控股株式会社成立于1934年年初,是为了电影胶片和摄影胶片的国产化而设立的。当时富士胶片的产品主要以摄影、电影胶卷为主。
上世纪80年代,数字化拍摄技术慢慢萌芽,富士胶片即预感到数码时代即将到来的危机。1988年,富士胶片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民用数码相机DS-1P。从80年代后期开始,数码技术就开始对富士胶片主业胶卷业务产生一定的影响。印刷制版和医疗领域的数码化始于此时,在之后的20多年里,数码技术发展较缓慢。而在传统的照相领域,彩色胶卷的世界总需求量在2000年达到峰值后,接下来每年都以20%左右的比例下滑。
“80年代我们只是想到要改变,而现在到了彻底改革的时候。”古森重隆说。
这并不一件容易的事儿。就像你很难想象如果丰田突然不卖汽车是什么结果一样。由于富士胶片的主业是胶卷,如果完全停止这项业务,对企业绝对是致命性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