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玉玺:中国已成世界能源市场不可或缺组成部分

来源:中国网 作者: 日期:2012-02-07 点击次数:136

中国网2月7日讯 2012年2月1日,中国驻波兰大使孙玉玺接受波《能源观察报》采访,就中国能源产业发展、中波能源领域合作、页岩气开发利用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主要内容如下:

记者:中国经济多年高速增长,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对中国能源需求有何影响?

孙大使:中国是当今世界上较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摆脱贫困,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主要任务。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逐渐步入工业化阶段,能源消费增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能源供应持续增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为世界能源市场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已成为世界能源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全球能源安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积极作用。

记者:中国经济的能源资源有哪些?

孙大使: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已初步形成了以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石油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供应格局,基本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能源供应体系。

中国能源资源有以下特点:一是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煤炭占主导地位,2006年煤炭剩余探明可采储量约占世界的13%,列世界第三位。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相对不足,油页岩、煤层气等非常规化石能源储量潜力较大。中国拥有较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相当于世界水力资源量的12%,列世界首位。

二是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较低。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煤炭和水力资源人均拥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天然气资源人均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

三是能源资源赋存分布不均衡。大规模、长距离的北煤南运、北油南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是中国能源流向的显著特征和能源运输的基本格局。

记者:您如何看待煤炭在中国长期能源规划中的地位?

孙大使:中国的能源发展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和安全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安全有保障的能源发展道路,较大程度地实现能源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具体到煤炭而言,煤炭是中国的主要能源,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难以改变。煤炭是中国的基础能源,增加供给能力、优化能源结构、保障煤矿安全、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构建新型煤炭工业体系,是保障国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记者:在能源和相关行业中,您认为中波企业在哪些领域存在较大的合作可能性?

孙大使:首先,中波能源格局较大的相似点是煤炭占相当大比重,而煤炭的利用对于节能环保的挑战又较大。因此,煤炭领域开发利用的互利合作应当列为首位,譬如合作提高煤矿机械化水平和采煤综合机械化程度,合作推进煤炭的清洁生产和利用、洁净煤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合作研究替代液体燃料等。

第二,中波两国目前页岩气的探明储量均非常可观,共同的开发课题需要类似的开发技术和经验,或许两国企业可以在这个领域加强合作,取长补短,获得共赢。

第三,两国企业应加强节能技术研发和推广方面的合作,实现能源综合利用;加强可再生能源、核能等重大能源技术方面的合作;探讨建立清洁、经济、安全和可靠的未来能源供应系统的可能性。这是世界的大势所趋,也是企业必须重视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