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荣融:“民”进得比“国”进得快

来源:中国经营报-中国经营网 作者:屈丽丽 日期:2012-03-10 点击次数:128

  从2003年到2010年,李荣融肩负中国国企改革的使命,在国务院国资委主任的位子上干了7年。如今,身为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的教授,他开始关心民营企业的成长,调研中国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探索民营企业的改革之路。

  国企、民企——这对经常被外界以“国进民退”或“国退民进”进行矛盾比较的方阵,在李荣融的眼里,到底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和状态?对国企改革、民企改革的路径探索,现在的李荣融又会给出怎样的思考?两会期间,《中国经营报》记者特别对其进行了专访。

  “民”进得比“国”进得快

  《中国经营报》:前几天世行发布的报告引起了舆论对国企改革路径的探讨。作为国企改革曾经的舵手,你怎么评价这份报告?你如何评价国企私有化的问题?

  李荣融:我早知道佐利克这个人,他曾经到国资委访问过,当时他是美国财政部副部长,很羡慕中国国有企业取得的成就,甚至谈到如果美国国企能有这么大笔收入,那该多好。其实当时我们认为他访问的对口部门是财政部,但他显然知道中国国企收入占到了GDP的25% ,他知道这个部门的重要性。

  我想说的是,中国目前的现状并不是国有经济比例在大幅提高,有些文章的发表是不负责任的。我从国家统计局拿到的数据显示,从1998年到2010年,我国国有企业的数量占比从39%下降到了4.47 %,这也就是说,在全国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的企业只占到了近 4.5%,资产总额从占68.8%下降到了41.78%,主营业务收入从52%下降到了27.8%,利润总额从36%下降到了27.8%,从业人数从占全国的60.5%下降到了19.2%。从2006年开始,我国非国有资产的总额已经过半。

  所以说,从总量(绝对量)来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数据都是在上升,但与此同时民营企业、私营企业发展得也很快,所以相对数据全都是下降的。我要说的是过去“民”也在进,民进得比国进得快,不是国进民退,这是外界的误解。

  对于国企私营化的问题,我不反对,但中国有中国特殊的国情,我们有13亿人,步子不能太快,人家跨两步我们不能跟着也跨两步,尤其是在规则没建好的时候,这种跨法是危险的。这就像建高速公路,首先建好路,提供好规则,派出得力的交警在那站好岗,(国企的数量)自然就下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