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世忠:破解小微企业内外交困需多策并举(上接A1版)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 日期:2012-03-10 点击次数:162

(上接A1版)

“外”有欧美市场整体商业环境疲软,市场准入、国民待遇等问题;“内”有微型小型及民营企业自身立异不足,缺乏竞争力,还有崇洋媚外的干扰。成长起来的民族品牌与国际品牌同台竞争时,崇洋媚外对国内品牌很不公平。目前国际品牌在中国的渗透力度很大。个别区域招商把国内品牌拒之门外,例如上海的南京路、淮海路等商业街和高端商场,在同等的情况下只招国际品牌。一些人宁要假的洋品牌,也不要真的国内品牌。像我们这样有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都感觉压力大,何况小微企业。

证券日报:对于民营企业所面临的困局,您觉得该如何突破?

丁世忠:要想突破民营企业的“内外交困”,必须提升产业链、优化产业布局,让企业能做大做强,同时大力扶持小微企业,改善经营环境,增强竞争力。为此,国家需要从政策上给予更多的支持,并把相关配套政策落到实处。

希望国家能对产业布局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研究。目前产业链的形成有两个方向,一个是靠市场积累出来的产业,一个是靠国家项目带动形成的产业。两个产业链相比之下,国家项目带动的产业具有完整的各种配套,企业在国家前期的基础性和政策性投入下得以发展壮大。而市场机制积累出来的产业则优势少,国家应当尽快改变这种局面,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更加策略性和战略性地支持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加强产业链建设。

同时,希望国家能给民营企业更多的配套政策支持并落到实处。我们现在苦恼于找不到创意性人才,只能到国外去招聘。如果国家有一个相关的产业人才战略出台,就可以制定相应的教育措施,培养出合适的人才,满足整个产业一定时期内的需要。

证券日报:您认为该如何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

丁世忠:微型小型企业其规模虽小,但是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小微企业的作用很大,它们大多数专注于细分领域,覆盖几乎所有产业链的上下游配套环节,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相当重要的贡献。但是近年来这些微小型企业遭遇到很多困难,如融资困难、技术创新落后、招工、用人成本快速上升等。

建议政府可制定针对微小企业的税收优惠、贷款利率优惠、直接拨款甚至免税等政策;减轻企业负担、清理各种形式繁杂的收费项目,把收费限定在合理的范围内;对微小型企业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进行财政补贴、贷款援助。

我认为,只要政府和企业能够齐心协力,切实解决微小企业发展中的困境,重点扶持民营企业发展,同时合理进行行业布局优化、产业链调整,并把配套政策落到实处,那中国的经济必将再上一层楼。而安踏作为民营企业代表,也会以身作则、关注民生、回馈社会,为中国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