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资金入市,为扩容买单?

来源:华商报 作者: 日期:2012-03-10 点击次数:178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证券业协会会长江连海日前在全国“两会”上发言提出,应当允许银行资金入市。作为证券业协会会长,他看到了市场缺少资金这一个实质性问题:“存量资金被套牢,滞陷于股市,增量资金的持有者不愿意也不敢轻易再投入股市,而新股发行又源源不断,这就形成了股市多年的低迷纠结状态

。”这个说法,与此前鼓吹的“市场不缺资金,缺的是信心”的说法很不一样,应该说是更接近事实的。

但虽然接近了事实,可江代表又碍于身份所系,不能沿着这个事实去寻求正确的答案。他虽然指出了存量资金被套牢,滞陷于股市这个事实,却没有能揭出根本原因。其实,每一个投资者都明白,A股市场之所以会出现让绝大多数投资者套牢的窘迫状况,关键就在于发展速度太快,超过了市场的实际承受力,这个承受力包括资金的跟进程度。目前的A股市场,已经形成了新股发行和限售股解禁两方面的夹击,如果对此不能形成有效的遏制,那么,有再多的资金进入市场,也会被吞没干净。江代表所说的“增量资金的持有者不愿意也不敢轻易再投入股市”,正是因此。江代表作为资深证券人,不可能看不到这一点,但他却回避了这个问题,而是别出心裁地提出让银行资金入市,这实际上是要求银行资金来为股市扩容买单。

银行资金入市,在我国是一直被严格禁止的,在中国股市20多年的历史上,不知道有多少位银行业高管因为触犯这个铁律而丢掉了乌纱帽。我国之所以严厉禁止银行资金进入股市,主要是为了防范资本市场的不确定性风险蔓延到银行业,从而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国家不仅严格禁止银行资金进入股市,即使是对老百姓的个人资金入市,也提倡只利用闲余资金,从来不主张将个人维持基本生活的资金投入,这都是因为看到了资本市场潜在的巨大风险,并希望将这种风险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但是,提倡银行资金进入股市,却打破了这个基本的要求。江代表说,银行资金进入股市,只要严格监管,调控有力,公开透明,开口适度,在“笼子里放飞”,可以避免其负面作用和较大的金融风险。但是,经历过多次股市大起大落的投资者都明白,这些并无新意的所谓监管措施一定会成为一纸空文。银行资金入市的口子一开,它带给我国银行业的安全威胁,是现在根本无法想象的。

江代表还说,中国是世界上储蓄率较高的国家,储蓄率超过40%%。截至2011年底,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82万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35万亿元,企业存款31万亿元,其他行政事业单位存款近20万亿元。扣除58万亿元银行贷款,还有20多万亿元未派上用场。其实,商业银行在运转中,不可能将所有的存款资金全部转投出去,否则将产生巨大的存兑风险,正是由于这个道理,我国才建立了存款准备金制度,要求商业银行按一定比例向中央银行缴存准备金,尽管在目前的宏观调控中,存款准备金已被作为一种货币政策使用,但是它的本意则是为了保证银行存款支付的安全。因此,如果只做一个简单的算术,就认为商业银行存款以外的余额都应派上用场,甚至可以投入股市,这是一种想当然的说法。

江代表提出银行资金入市,这与一些证券界人士在近段时间大肆鼓吹养老金入市的逻辑是一致的,都是基于股市本位而无视整个国家宏观经济运行所需要的安全性的一种表现。目前中国资本市场确实缺少资金,但缺少资金的较根本原因是因为市场在管理部门的推动下快速扩张所带来的结果,只要管理部门不改变这个立场,有再多的资金进入股市都是没有用的,只可能转化为动弹不得的“存量资金”,当然,这是说得好听的,换一个说法就是被套住了。

(周俊生财经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