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与技艺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
日期:2012-03-10
点击次数:146
2012日内瓦高级钟表国际沙龙(简称SIHH)刚过去不久,瑞士钟表业联合会就发布了2011年瑞士钟表出口的数据,中国大陆已经成为瑞士钟表的第三大市场,接随中国香港和美国之后,这一信息让人们再一次聚焦中国。
就在SIHH展览的同期,播威表(BOVET)也在日内瓦著名酒店里开设了沙龙,这个旨在介绍新产品的私密推介会,却在今年举办了一个特殊的展览。因为该品牌在今年迎来190年诞辰。1822年品牌的创始人将第一只表卖到了中国,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当时,播威在中国甚至成为了“表”的代名词。这一特殊的历史现象不仅证明了瑞士表与中国几个世纪的关联,而且也唤醒了有关中国的钟表记忆。但有关中国与钟表的记忆不仅停留在历史层面,2012年正值中国的龙年,许多西方品牌都推出了龙元素的表款,这种记忆也被中国文化定格下来。
与此同时,中国的钟表品牌也在发力。从1955年到2012年,整整半个多世纪的历程中,中国制表业仅仅走过了西方制表业十分之一的时光路程,从较初的模仿借鉴到后来的自主创新,虽然与西方同行有不小的差距,但依然没有停止追赶的步伐。
从国有的大型制表企业到后来的营销制表品牌,虽然彼此的侧重诉求有所区别,但同样为国表的进步而贡献着力量。今年,第40届瑞士巴塞尔国际钟表珠宝博览会中,海鸥表、飞亚达、廊桥表的再次登场,为我们解读国表在技艺方面的发展方向提供了生动的案例。
陀飞轮一直是海鸥表的旗舰产品,当海鸥表厂成为中国第一家拥有自主研发的硅游丝产品的制表企业的时候,相关产品不仅出现在了博览会中,而且也为中国陀飞轮的技术升级做好了准备。硅游丝的制造采用了微机电铸技术(Micro-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s,简称MEMS),这是机械表设计与制造工艺的一项突破性创新,不仅提升了海鸥陀飞轮表的精度等级,同时也实现了硅材质擒纵调速机构在中国高档表中的应用。
与复杂功能的腕表相比,以手工艺打造的艺术腕表被赋予了更多的思想和情感。继去年首次推出珐琅表款之后,飞亚达今年又在1号馆展位呈现了龙年珐琅表款。而廊桥表则推出阐述古老东方传统文化的系列,以金雕工艺表现“飒露紫”、“国色”的故事。对于中国的腕表品牌来说,虽然制表传统的历史不及欧洲,但近年来中国在制表业取得的成就同样令欧洲人震惊,尤其在腕表的手工艺上拥有珐琅彩绘和镂空金雕的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