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总理报告“连片扶贫开发”格外暖心
来源:红网
作者:
日期:2012-03-10
点击次数:184
“加大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开发力度”、“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政府工作报告中一句句暖心的话语,令代表们倍感温馨,备受鼓舞,3月7日下午,湖南代表团在住地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和计划、预算报告时如是说。(3月8日《湖南日报》)
代表们真是“眼尖”,温总理工作报告中对2012年扶贫开发的表述,被代表们从报告中“抽出”来进行讨论,意味着总理报告中的这几句话抓住了代表的心,说到了代表们的心坎上,给代表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想忘记都很难。
2011年11月29日,中央召开中央扶贫工作会议,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把“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作为主战场”,温总理报告对扶贫开发的政策安排,是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有关扶贫的讲话精神和中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的具体体现。报告与中央的扶贫精神和纲要实现了无缝衔接,令人倍感欣慰。
在新扶贫政策的指引下,湖南“武陵山片区、罗霄山脉”被写入《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纳入了“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开发”的视野,成了“新扶贫开发”的战场之一,而这两大山区恰恰又是湖南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也是较困难的地区,而且,这也是这些地区的人民群众的较大渴望,希望国家政策给予更多、更大的关怀,享受较多的政策雨露和阳光,早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温总理的报告提出实行“连片扶贫开发”,将惠泽这些地区的人民群众,拨动这些地区的人民群众的心弦,使他们对未来充满无限希望。意义如此,代表们能不觉得倍感暖心吗?
总理报告明确提出“连片扶贫开发”,意味着旧的扶贫模式落幕,一种新的扶贫模式将取而代之,并将正式付诸实施。这种扶贫模式,是扶贫历史发展的需要和选择。这并不是说过去的扶贫模式不好,但只有在特殊的历史和社会现实中实施特殊的扶贫政策,才能与时俱进,更加契合人民群众的真实需要。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都有大大的相对提高,与此同时,扶贫开发经过10多年来的努力,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据悉,有592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幅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旧的扶贫模式一换“旧貌”,马上就会迎来“新颜”,让人期待。
当然,改变扶贫模式,真正的原因是旧的扶贫模式已经暴露出弊端。首先,旧扶贫模式更多的注重“输血”,以解决困难群众的生活为主,由于缺乏“造血”功能,部分脱贫的群众发展乏力,或者经不起折腾,扶贫“造血”比“输血”显得更为重要和十分迫切。
其次,贫困,除了个体的特殊性以外,还有地域性。比如受交通条件限制,土地少,资源缺乏,已经成为一些山区特别偏远地区,比如湖南的武陵山片区和罗霄山脉等地区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成为这些地区的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拦路虎”,对这些地区实行连片扶贫开发,已经成为现实需要,也是群众的渴望。总理的报告摸准了贫困地区的脉搏,“回应”了群众的渴望,所以尤显温暖。
[作者:向元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