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看到“旗袍秀之争”里的民意焦虑
来源:红网
作者:
日期:2012-03-10
点击次数:182
“我们不是政治花瓶。”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浙江团女代表说,“我们每个人都在各自领域内认真履职,不是只靠穿着打扮当选人大代表的。”饱受争议的“旗袍秀”看似结束,但讨论并未终止。(3月9日《齐鲁晚报》)
关于“旗袍秀”,较初的新闻由头是这样的:“著名服装设计师吴海燕,3日晚上在北京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下榻的宾馆之间来回奔波,为22位浙江女代表和8位女委员‘梳妆打扮’,忙得不可开交。因为她们正在连夜准备一场即将轰动北京、甚至世界的,名为‘华装风姿’的旗袍秀(3月4日《钱江晚报》)”。也就是说,某些两会代表委员,在与会期间为“旗袍秀”忙得不可开交,并借两会之东风,“为了助阵中国丝绸博物馆举办的‘百年旗袍展’”。这给人的直接感觉是“不务正业”,即使不算在两会植入广告,也至少把两会当成了“百年旗袍展”演练场。但在之后的观点交锋中,却变成了女性代表能不能穿旗袍参加两会的话题了。于是,在舆论的影响下,浙江团会务组正式通知,明确要求浙江省人大代表出席人大开幕式时,应该身着正装。这显然是“跑题”了。
如果把两会代表不应该把精力花在穿着打扮上,理解为必须穿什么服装参加两会,相关的代表委员当然是很冤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浙江团女代表说,“我们不是政治花瓶。我们每个人都在各自领域内认真履职,不是只靠穿着打扮当选人大代表的。”
然而,能够代表民意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怎么就如此不体察民意呢?在“旗袍秀”这件事上,民众的期许更多的表现出对代表委员的厚望,而这种厚望是建立在焦虑的情绪上的。换句话说,民众是寄希望于两会代表委员能够为国计民生建言献策,希望看到他们(她们)就当前的制度缺陷和社会问题为民代言。事实上,两会的重要意义也在于此。在两会特定的场合,有限的时间里,应该在千头万绪中理出一个轻重缓急,抓住重中之重。在这种事关国计民生的严肃政治场合,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面前,有关“弘扬丝绸文化”的“旗袍秀”,也许真的还排不上号。当然,如果与会的女性代表委员悄无声息地穿旗袍参加会议,想必就不会成为公众话题。打个比方来说,孩子明天要参加考试,家长都寄予了厚望,如果看到孩子在临考前不是抓紧时间温习功课,而是急着梳妆打扮,忙得不可开交,任何家长都会发脾气的。
女性的性别色彩,在每年两会上成为热炒的对象。比如全国政协委员张晓梅、倪萍、杨澜等,媒体除了关注她们的提案外,更关注她们的一言一行,甚至衣服、包乃至首饰等。从舆论对与会代表委员穿戴的评头论足中,民众的焦虑情绪表现得尤为突出。笔者虽然对此持否定态度,但还是觉得这种焦虑是情有可原的。民众的焦虑大致来自社会的二级分化,当看到不少与会代表委员身穿名牌时装,手提名贵包袋,就必然会担心,如此优越的生活体验能感知民生疾苦么?客观地说,这其中没有必然的联系。但那些被社会不公造就的弱势群体,那些希望通过这些代表委员为自己发出呼声的平民百姓,怎么会不紧张,不焦虑?在这种心态下,哪怕是“杞人忧天”还是“庸人自扰”,都是正常的——因为,他们没有代表委员的资格和水平。而当选的两会代表委员,如果连这点民情民意都不能体谅,那么,怎么去为他们的切身利益代言?
既然都意识到两会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代表委员们就把精力都花在为民代言上吧,请别继续在“旗袍秀”上花心思了。
[编辑:王俞]